寫了上集罵了人,不如也寫下集,分享一下我是怎樣學中英文的。
首先我得申報利益,那就是,其實我生來就對學習語文有點天份,所以即使在我下苦功之前,我的語文科成績一直都是班上最好的。可是我覺得對語文的掌握可以到達文學賞析的層次,和在學校裡考試一百分,是兩個水平的事。基本上,一個有語言天份的人,不特別去閱讀和練習都可以在學校成為尖子,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裡,本來就是充滿著不同的語言,這些人在日常生活就已經吸收到夠考試的語文知識。語言天份不是特別強的人,就只好像數學不好的人一樣,勤加練習,接觸多了,就自然不會怕,甚至有一日能夠將某部份的知識轉化成內功。
其實我也經過那個苦學的階段。
中四的時候,突然發現會考的英文比自己懂得深很多。換個說法是,如果我要保持尖子的成績,我不下苦功不行。於是那一年,我開始每晚睡之前讀Harry Potter。(那個時候,我對自己真的很嚴厲,每一天九點前要做完功課,然後做個半小時的附加數,然後讀一個小時的物理\生物\化學,看半個小時小說就睡覺。現在的我,書看到精彩處,寧願不眠不休。)
除了因為會考之外,我想學好一點英文還是有別的誘因,只是現在我已經不能理解當年我思考的邏輯。再早一點的時候,因為我喜歡的男生喜歡聽英文歌,於是我就晚晚聽著同一隻CD入睡,而跟他ICQ也被逼著要用英文。聽歌、 ICQ、讀英文小說,這些小小的英語時間加起來,就成為了我的基礎。
當然說到苦學,其實還有那些每天回到學校等早會我捧著做的英文練習,小息時讀的grammar book,和比其他同學多寫的作文。其實學語文最重要的是接觸的頻率,最忌就是做一些悶到自己不想繼續下去的事。例如說,有些人認為讀英文報紙好,可以學習時事之餘又可以學英文,但小時候的我對世界大事缺乏熱誠,於是我一味讀英文的心理學書藉。一個月我已經讀上兩、三本書,那些硬要讀報的人,能夠堅持天天讀嗎?簡單點來說,學英文對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苦差。硬讀人家說好但自己不喜歡的書報,不是苦上加苦嗎?
我跟E說,如果要Oral English流暢,就要訓練到自己寫和說英語的時候,是用英語思考。我記得有一段很長的日子,當我還沒有能力控制自己運用某種語言熟練地用那種語言思考的時候,我英文比較練得多的日子,中文就會變差,反之亦然。這個問題,直到我入了大學才穩定下來,只是對我來說,抒情的文字用中文較好,尖銳的用英文較好。這確實是我懶惰之過,因為我沒訓練自己的英文創意寫作能力。
說到底,學語文還是沒有捷徑可走。
1 comment:
我都要練內功!!!!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