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陣子在皇上和皇后那裡打朝九晚六工的時候,幾乎天天都聽903的節目。最近森美和小儀在節目裡每天挑兩首霖爆情歌讓聽眾投票,選出窩心的一首。我聽著覺得十分有趣,因為他們挑的情歌,都是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初的情歌,《每天愛你多一些》、《Right Here Waitng》、《More Than Words》都是直到今時今日仍深受喜愛的經典。
那天我跟S說起這個挑選情歌的活動,說著說著就發覺,在我們探索所謂愛情的年紀,流行曲的風氣已變為慘情歌當道。我讓S去說一兩首在我們初中時算得上是霖爆的情歌,我倆竟然在電話裡沉默起來。深深地刻在我們記憶裡的,是《逃避你》、《時光倒流二十年》、《非走不可》。早陣子有人在比較七、八、九十後的感情婚姻觀,我倒是覺得,流行文化的影響倒是不小。聽著慘情歌長大的我們,再也沒有那些歌頌地久天長的歌詞為我們洗腦;暗戀中的人不會覺得自己是陽光檸檬茶廣告的主角,而會想像自己是悲劇主角默默地付出沒有回報的愛;戀愛中的人不再藉情歌承諾地久天長的愛,而是在歌聲中抒發真的戀愛了的感覺。
也難怪我們這些八十後愛得理性、愛得現實,只怪那是情歌教我們的。
***
其實在我成長的過程裡,也不是完全沒有情歌,最少我有Westlife和Boyzone的歌陪我一路走過。
上個月跟Y聽了Westlife演唱會。最初知道Y也喜歡Westlife的時候,我真的驚訝得只會說,沒可能,Westlife是我這個年代的。(後來跟比我大幾年C說起Westlife演唱會,她竟然跟我說了一模一樣的話!可見這幾位叔叔是跨年代的經典人物。)
最初聽Westlife的歌,是因為那時候自己很崇拜的大哥哥喜歡。那時候主要是覺得,只要我也會聽Westlife的歌,我們就是平起平坐的了,而且我一直也相信,一個人喜歡甚麼音樂,可以反映他是怎樣的人。所以最初我並不是被Westlife的音樂吸引,也許到了今天,他們也不是我最愛的那杯茶,但他們的音樂對我來說,象徵了青春和愛情。
由我第一次聽他們的歌算起,事隔十一年我才下定決心要去朝聖一下,大概是因為他們的歌是少有能讓我跟年少的的己有共鳴的連繫。十一年來,他們由五人變四人,由勉強可算作偶樣派的外表變成今日發了福的叔叔,但他們的聲音依舊吸引,他們的歌仍然震撼人心。
會願意在工作週山長水遠去聽演唱會的人,應該都是真心喜歡他們四人的。我第一次去演唱會聽到台下的觀眾環迴立體聲一般的大合唱,即使螢幕上沒顯示歌詞,大家都能夠一字不漏的把歌唱完。我在唸高中的時候,有一陣子我每一晚都是聽著同一隻大碟入睡,歌詞比書背得還要熟。唱著他們的歌,就像回到從前,生命簡單而美好的日子。
但要我選擇一首霖爆情歌的話,我會選這首.....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想從前.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想從前. Show all posts
Monday, October 17, 2011
Sunday, August 14, 2011
這個週末,我靜靜地閱讀
Posted by
Sylvia Ng
at
1:27 AM
我把一大堆中文書介紹給我的學生看,希望趁她被中文科成積打垮了的脆弱一刻,愛上了閱讀。
今天她把《我們仨》還給我,我在回家的路上靜靜地讀著。
然後不知怎的我想起,很多年前發生的一個場景。
我跟他同路回家,上了一架幾乎滿坐的巴士,於是我跟他在上層分開坐。我看到他拿了一本科學雜誌出來細讀,於是我也從袋裡取出《我們仨》靜靜地讀著。
到站的時候,他跟我一起下了車,要送我到家門。他看到我手上的書,好奇問我書是關於甚麼的,於是我把故事簡單地說了。他問我,為甚麼要讀這樣悲涼的故事。
於是《我們仨》對我來說除了是我所嚮往的溫情之外,還承載了一段車程的回憶。那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溫暖而簡單。
今天她把《我們仨》還給我,我在回家的路上靜靜地讀著。
然後不知怎的我想起,很多年前發生的一個場景。
我跟他同路回家,上了一架幾乎滿坐的巴士,於是我跟他在上層分開坐。我看到他拿了一本科學雜誌出來細讀,於是我也從袋裡取出《我們仨》靜靜地讀著。
到站的時候,他跟我一起下了車,要送我到家門。他看到我手上的書,好奇問我書是關於甚麼的,於是我把故事簡單地說了。他問我,為甚麼要讀這樣悲涼的故事。
於是《我們仨》對我來說除了是我所嚮往的溫情之外,還承載了一段車程的回憶。那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溫暖而簡單。
Saturday, June 18, 2011
找到你了
Posted by
Sylvia Ng
at
1:26 PM
我終於找到它了。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我成長過程裡,最艱難的時候。那是2001年的夏季。
對我來說,這本書的文字深刻得,教我多年來一直想尋回它;但可惜,我忘記了書的全名。我只記得,那是一本爸爸寫給女兒的書。
那一天,我考完試後因為不太想回家而去了圖書館,然後我看到新書架上的這本書。我是第一個把這本書帶回家的人。我翻開書裡的借書記錄,那是2001年的6月8日。原來是我弟的生日,怪不得。
***
讓我念念不忘的文字,是這一段:
無論下雨、刮風、飄雪、閃電劃過夜空、酷暑難耐,
都要看成好天氣……
無論在甚麼情況下,都是好天氣。
如果下雨是為了滋潤果園,
如果刮風是為了清新空氣,
如果天熱是為了使葡萄成熟,
那為甚麼妳一定要一成不變的湛藍天空?
藝術家懂得將雲海翻騰轉化成傑作,
小孩子會把雪花堆成雪人,為自己帶來歡樂。
以這樣的眼光來看生命,
每一天對妳來說,都會比之前更亮麗、更新奇……
如果陰霾的天氣使妳憂鬱,那抬起頭看看吧,
雲層之上永遠有陽光。
***
那些陰霾的日子裡,這本書成為了很大的安慰。然後,我遇上了生命中的天使。
現在再次找到這本書,希望是美好的預兆。
Friday, September 10, 2010
問我怎樣學英文(下)
Posted by
Sylvia Ng
at
1:34 PM
寫了上集罵了人,不如也寫下集,分享一下我是怎樣學中英文的。
首先我得申報利益,那就是,其實我生來就對學習語文有點天份,所以即使在我下苦功之前,我的語文科成績一直都是班上最好的。可是我覺得對語文的掌握可以到達文學賞析的層次,和在學校裡考試一百分,是兩個水平的事。基本上,一個有語言天份的人,不特別去閱讀和練習都可以在學校成為尖子,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裡,本來就是充滿著不同的語言,這些人在日常生活就已經吸收到夠考試的語文知識。語言天份不是特別強的人,就只好像數學不好的人一樣,勤加練習,接觸多了,就自然不會怕,甚至有一日能夠將某部份的知識轉化成內功。
其實我也經過那個苦學的階段。
中四的時候,突然發現會考的英文比自己懂得深很多。換個說法是,如果我要保持尖子的成績,我不下苦功不行。於是那一年,我開始每晚睡之前讀Harry Potter。(那個時候,我對自己真的很嚴厲,每一天九點前要做完功課,然後做個半小時的附加數,然後讀一個小時的物理\生物\化學,看半個小時小說就睡覺。現在的我,書看到精彩處,寧願不眠不休。)
除了因為會考之外,我想學好一點英文還是有別的誘因,只是現在我已經不能理解當年我思考的邏輯。再早一點的時候,因為我喜歡的男生喜歡聽英文歌,於是我就晚晚聽著同一隻CD入睡,而跟他ICQ也被逼著要用英文。聽歌、 ICQ、讀英文小說,這些小小的英語時間加起來,就成為了我的基礎。
當然說到苦學,其實還有那些每天回到學校等早會我捧著做的英文練習,小息時讀的grammar book,和比其他同學多寫的作文。其實學語文最重要的是接觸的頻率,最忌就是做一些悶到自己不想繼續下去的事。例如說,有些人認為讀英文報紙好,可以學習時事之餘又可以學英文,但小時候的我對世界大事缺乏熱誠,於是我一味讀英文的心理學書藉。一個月我已經讀上兩、三本書,那些硬要讀報的人,能夠堅持天天讀嗎?簡單點來說,學英文對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苦差。硬讀人家說好但自己不喜歡的書報,不是苦上加苦嗎?
我跟E說,如果要Oral English流暢,就要訓練到自己寫和說英語的時候,是用英語思考。我記得有一段很長的日子,當我還沒有能力控制自己運用某種語言熟練地用那種語言思考的時候,我英文比較練得多的日子,中文就會變差,反之亦然。這個問題,直到我入了大學才穩定下來,只是對我來說,抒情的文字用中文較好,尖銳的用英文較好。這確實是我懶惰之過,因為我沒訓練自己的英文創意寫作能力。
說到底,學語文還是沒有捷徑可走。
首先我得申報利益,那就是,其實我生來就對學習語文有點天份,所以即使在我下苦功之前,我的語文科成績一直都是班上最好的。可是我覺得對語文的掌握可以到達文學賞析的層次,和在學校裡考試一百分,是兩個水平的事。基本上,一個有語言天份的人,不特別去閱讀和練習都可以在學校成為尖子,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裡,本來就是充滿著不同的語言,這些人在日常生活就已經吸收到夠考試的語文知識。語言天份不是特別強的人,就只好像數學不好的人一樣,勤加練習,接觸多了,就自然不會怕,甚至有一日能夠將某部份的知識轉化成內功。
其實我也經過那個苦學的階段。
中四的時候,突然發現會考的英文比自己懂得深很多。換個說法是,如果我要保持尖子的成績,我不下苦功不行。於是那一年,我開始每晚睡之前讀Harry Potter。(那個時候,我對自己真的很嚴厲,每一天九點前要做完功課,然後做個半小時的附加數,然後讀一個小時的物理\生物\化學,看半個小時小說就睡覺。現在的我,書看到精彩處,寧願不眠不休。)
除了因為會考之外,我想學好一點英文還是有別的誘因,只是現在我已經不能理解當年我思考的邏輯。再早一點的時候,因為我喜歡的男生喜歡聽英文歌,於是我就晚晚聽著同一隻CD入睡,而跟他ICQ也被逼著要用英文。聽歌、 ICQ、讀英文小說,這些小小的英語時間加起來,就成為了我的基礎。
當然說到苦學,其實還有那些每天回到學校等早會我捧著做的英文練習,小息時讀的grammar book,和比其他同學多寫的作文。其實學語文最重要的是接觸的頻率,最忌就是做一些悶到自己不想繼續下去的事。例如說,有些人認為讀英文報紙好,可以學習時事之餘又可以學英文,但小時候的我對世界大事缺乏熱誠,於是我一味讀英文的心理學書藉。一個月我已經讀上兩、三本書,那些硬要讀報的人,能夠堅持天天讀嗎?簡單點來說,學英文對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苦差。硬讀人家說好但自己不喜歡的書報,不是苦上加苦嗎?
我跟E說,如果要Oral English流暢,就要訓練到自己寫和說英語的時候,是用英語思考。我記得有一段很長的日子,當我還沒有能力控制自己運用某種語言熟練地用那種語言思考的時候,我英文比較練得多的日子,中文就會變差,反之亦然。這個問題,直到我入了大學才穩定下來,只是對我來說,抒情的文字用中文較好,尖銳的用英文較好。這確實是我懶惰之過,因為我沒訓練自己的英文創意寫作能力。
說到底,學語文還是沒有捷徑可走。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一件小事
Posted by
Sylvia Ng
at
2:55 PM
昨天上線,看到J仍然在寫著悼念的字句,就知道他為你的離開仍然心痛。我跟J都不約而同地覺得,你對我們的好,是無法跟旁人解釋的。你只教過我和J兩年,只是教那麼一科,但你對我們來說,是伯樂。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位教我們的老師,而是一位對我們有知遇之恩的恩人。我們稱你為恩師,並不是因為你把我們教得成績很好;「恩師」的「師」,對我們來說,是指那種古老的師徒關係。
跟J聊著,想起另一件小事,但你對我做的這件小事,種下了我跟港大的因緣。那一年你要推薦學生去參加港大的科學營,名額有兩個。結果想參加的有我,和鄰班的兩個女生。那時候你把情況跟我說,我知道你很想讓我去。那時候的我,很膽小,明明知道最後如果用成績來決定的話,我一定可以去。但我就是不想你難做,因為她們倆是好友,而你也不想誰失望而回。我差點就想開口說,這樣的話,我不去就好了。但就在我開口之前,你很豪氣地說,我不管了,三份表我都簽,到時打回頭才算。結果那一年暑假,我第一次踏足港大,也開始喜歡上那個校園。
這樣算起來,其實是你當時的決定把我帶到港大吧。雖然那個時候,我想唸的是科學。
跟J聊著,想起另一件小事,但你對我做的這件小事,種下了我跟港大的因緣。那一年你要推薦學生去參加港大的科學營,名額有兩個。結果想參加的有我,和鄰班的兩個女生。那時候你把情況跟我說,我知道你很想讓我去。那時候的我,很膽小,明明知道最後如果用成績來決定的話,我一定可以去。但我就是不想你難做,因為她們倆是好友,而你也不想誰失望而回。我差點就想開口說,這樣的話,我不去就好了。但就在我開口之前,你很豪氣地說,我不管了,三份表我都簽,到時打回頭才算。結果那一年暑假,我第一次踏足港大,也開始喜歡上那個校園。
這樣算起來,其實是你當時的決定把我帶到港大吧。雖然那個時候,我想唸的是科學。
Tuesday, August 17, 2010
在我忘記之前,我要寫下來送給你
Posted by
Sylvia Ng
at
2:48 AM
今日知道你走了,覺得很突然,很不捨。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你,因為你有一種吸引人去親近你的力量。又或許,那是因為你是最早理解到我的一位老師。記得你在我的紀念冊裡寫了你對我的印象,你說,最初認識我的時候覺得我難以接近,外表酷酷的,後來熟落了,你看到我溫柔熱心的一面。你說,每次看到我跟S一起,就感覺很溫暖。S,就是快要在加國結婚的那位好姊妹。
那時候你教我們organic chemistry,教我們不同的functional group。你走過我坐位的時候,我問你,Biology裡讀到的amino acid,是不是一頭是acid,一頭是amine?你滿足地笑了,解答了我的問題。
會考放榜那一天,我因為分數差了一點所以哭了。後來在教員室外遇到你,你比我感到更可惜,你說,就只差我這一科啊,沒可能。是啊,我從來也沒想到我會在你教的那科裡失手。但我卻不想再哭了,因為你的肯定,比真實的成績更有價值。因為你,我早就選定了高考要修的科目;即使早就知道不會是你的學生,我也選了那一科。
預科的時候我一直都讀不好你那一科。自信在這一科有天份的我,當然是怪老師教得不好。有一次我又讀得一知半解,剛好你在,我就鼓氣勇氣請教你。你一聽到我的問題,就好緊張的說,哎,怎麼你現在退步成這樣。我說,因為老師教的我聽不懂啊。於是你悄悄地跟我說,好吧,下次有不明白的趁其他老師不在你來問我吧。後來因為你太忙,也因為我總是避不開其他老師,除了那一次之外,我就沒有問你問題了。
去年的十二月,我回港度假的日子裡,我回校找你拍畢業照。你就像一個驕傲的母親,為著我畢業而高興。你說,你的理科讀得好,沒想到你對文學那麼有興趣。後來你問我對前途的想法,我還說,碩士畢業要再找你拍照。今天我把畢業照翻出來,我在想,在我未送你照片之前,你就已經離開了。(其實呢,中四五的時候,我的志願都是圍繞你教的那一科。要不是後來的種種意外發現,或許現在我已經成為了研究石頭的人。)
你知道嗎?因為你說我外冷內熱,後來我聽你的話多了笑容,現在我的親和力強了很多呢。還有呢,這些年來我都有好好地發掘自己的領導才能,只是後來發現社會真正需要的領導才能跟校園裡的很不一樣。我還未來得及跟你說我的新發現呢。
今日想著,才發現你對我的影響是如此的深遠。你沒有離開,因為我會帶著你教過我的活下去。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你,因為你有一種吸引人去親近你的力量。又或許,那是因為你是最早理解到我的一位老師。記得你在我的紀念冊裡寫了你對我的印象,你說,最初認識我的時候覺得我難以接近,外表酷酷的,後來熟落了,你看到我溫柔熱心的一面。你說,每次看到我跟S一起,就感覺很溫暖。S,就是快要在加國結婚的那位好姊妹。
那時候你教我們organic chemistry,教我們不同的functional group。你走過我坐位的時候,我問你,Biology裡讀到的amino acid,是不是一頭是acid,一頭是amine?你滿足地笑了,解答了我的問題。
會考放榜那一天,我因為分數差了一點所以哭了。後來在教員室外遇到你,你比我感到更可惜,你說,就只差我這一科啊,沒可能。是啊,我從來也沒想到我會在你教的那科裡失手。但我卻不想再哭了,因為你的肯定,比真實的成績更有價值。因為你,我早就選定了高考要修的科目;即使早就知道不會是你的學生,我也選了那一科。
預科的時候我一直都讀不好你那一科。自信在這一科有天份的我,當然是怪老師教得不好。有一次我又讀得一知半解,剛好你在,我就鼓氣勇氣請教你。你一聽到我的問題,就好緊張的說,哎,怎麼你現在退步成這樣。我說,因為老師教的我聽不懂啊。於是你悄悄地跟我說,好吧,下次有不明白的趁其他老師不在你來問我吧。後來因為你太忙,也因為我總是避不開其他老師,除了那一次之外,我就沒有問你問題了。
去年的十二月,我回港度假的日子裡,我回校找你拍畢業照。你就像一個驕傲的母親,為著我畢業而高興。你說,你的理科讀得好,沒想到你對文學那麼有興趣。後來你問我對前途的想法,我還說,碩士畢業要再找你拍照。今天我把畢業照翻出來,我在想,在我未送你照片之前,你就已經離開了。(其實呢,中四五的時候,我的志願都是圍繞你教的那一科。要不是後來的種種意外發現,或許現在我已經成為了研究石頭的人。)
你知道嗎?因為你說我外冷內熱,後來我聽你的話多了笑容,現在我的親和力強了很多呢。還有呢,這些年來我都有好好地發掘自己的領導才能,只是後來發現社會真正需要的領導才能跟校園裡的很不一樣。我還未來得及跟你說我的新發現呢。
今日想著,才發現你對我的影響是如此的深遠。你沒有離開,因為我會帶著你教過我的活下去。
Tuesday, July 27, 2010
容許我少女一下
Posted by
Sylvia Ng
at
7:26 AM
這陣子,因為A的事,我想到從前,我想起了你。
我記起了十六歲的我是怎樣的惶恐不安。那個時候我總是在想,為甚麼你會看上了我。因為我長得好看嗎?圍在你身邊長得比我好看的大有人在。因為我的笑容嗎?不,我從前不懂得笑。因為我聰明?那些日子裡我只懂得唸書,和拼命扮演好我心目中那個出身好教養好的女孩。那時候,我都不懂得我自己。
我已經不再記得有你在的日子的那些細節。曾經我以為我會永遠愛你,永遠記得那些美好的日子。但原來時間會讓記憶脫色,而我因為漸漸明白到,未來的日子裡最寵愛我的應該是我自己,於是你的份量變得愈來愈輕。這些年來,我都關心你的近況,而我會小心翼翼不透露我知道多少。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們晚一點相遇,我們會否懂得珍惜對方?但現在我明白,無論你有多明白我的想法,與我有多少共鳴,我有一部份的生命沒辦法跟你分享。跟你分別的日子裡,我努力在人事圈子裡打滾,跌倒與學習,直到我懂得為著生命裡總是有妨礙自己的人而會心微笑;這一個你沒看過的我,你不會懂。而這段日子裡我打翻了自己的潘多拉盒子,把童年的寂寞一一重新整理,這些你都不會懂。原來把成長過程的傷痛勾出來,比起那個時候失戀痛苦百倍;但因為這次盤點的工作,讓我知道自己從前不懂得笑和不懂得被愛的原因。
於是我就明白到,即使多年來我仍然為你保留了一點感情,即使每一次跟你談話我都仿若找到最好的知己,但我很清楚知道,我得跟這些過去擁抱然後說再見。那個你還未認識的我,正正是我現在最喜歡的自己,而我知道身邊有很多人愛護那樣的一個我。
我慶幸這些年來你把我視為紅顏知己。見面不多,但最少,我知道你信任我。如果你願意,有一天,我會把潘朵拉盒子裡的東西拿出來給你看,你就會明白,你今天能夠看到我由衷的笑容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每次N要說這種話,她都會好可愛的跟我說,讓我少女一陣子。不用解釋和定義,我們都明白「少女」這個動詞是甚麼意思。於是我今天要借她的說法,「少女一下」。原來我們都已經不再是少女了。)
我記起了十六歲的我是怎樣的惶恐不安。那個時候我總是在想,為甚麼你會看上了我。因為我長得好看嗎?圍在你身邊長得比我好看的大有人在。因為我的笑容嗎?不,我從前不懂得笑。因為我聰明?那些日子裡我只懂得唸書,和拼命扮演好我心目中那個出身好教養好的女孩。那時候,我都不懂得我自己。
我已經不再記得有你在的日子的那些細節。曾經我以為我會永遠愛你,永遠記得那些美好的日子。但原來時間會讓記憶脫色,而我因為漸漸明白到,未來的日子裡最寵愛我的應該是我自己,於是你的份量變得愈來愈輕。這些年來,我都關心你的近況,而我會小心翼翼不透露我知道多少。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們晚一點相遇,我們會否懂得珍惜對方?但現在我明白,無論你有多明白我的想法,與我有多少共鳴,我有一部份的生命沒辦法跟你分享。跟你分別的日子裡,我努力在人事圈子裡打滾,跌倒與學習,直到我懂得為著生命裡總是有妨礙自己的人而會心微笑;這一個你沒看過的我,你不會懂。而這段日子裡我打翻了自己的潘多拉盒子,把童年的寂寞一一重新整理,這些你都不會懂。原來把成長過程的傷痛勾出來,比起那個時候失戀痛苦百倍;但因為這次盤點的工作,讓我知道自己從前不懂得笑和不懂得被愛的原因。
於是我就明白到,即使多年來我仍然為你保留了一點感情,即使每一次跟你談話我都仿若找到最好的知己,但我很清楚知道,我得跟這些過去擁抱然後說再見。那個你還未認識的我,正正是我現在最喜歡的自己,而我知道身邊有很多人愛護那樣的一個我。
我慶幸這些年來你把我視為紅顏知己。見面不多,但最少,我知道你信任我。如果你願意,有一天,我會把潘朵拉盒子裡的東西拿出來給你看,你就會明白,你今天能夠看到我由衷的笑容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每次N要說這種話,她都會好可愛的跟我說,讓我少女一陣子。不用解釋和定義,我們都明白「少女」這個動詞是甚麼意思。於是我今天要借她的說法,「少女一下」。原來我們都已經不再是少女了。)
Saturday, July 24, 2010
遺忘
Posted by
Sylvia Ng
at
2:59 AM
最近晚晚跟A講電話,一直在給他意見,順道打聽最新消息。
我不知道最後事情會怎樣發展,但我知道,這個星期以來,我晚晚失眠。每個晚上,跟A講完電話之後,我就會虛脫倒在床上,望著天花發呆。然後在關上燈之後,突然覺得很寂寞,一直哭到累才睡著。
我以為我是因為太擔心A,所以才失眠。我以為我哭,是因為A就如我家人一樣,我恨我自己不在他的身邊。但原來在給A意見的過程裡,他不小心打開了我的潘朵拉盒子,於是這些年來壓在心底裡的情感,慢慢地被喚醒。
這些年來,我嘗試跳過內心去處理事情,所有事都盡量理性看待;用心待人,但凡事為自己留一條底線。跟A聊天,才想起那些被遺忘的日子和感受。現在我能如此平靜,都是因為我把那些日子都收了起來。一不小心揭起來,我就告訴自己,不能讓自己同樣地再受傷,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把盒子裡的東西整理一下,我就不再需要哭著入睡。
(可幸的是,情感再活起來也好,我也不再是那個會因為失戀而討厭自己,而想過去死的小女孩了。)
我不知道最後事情會怎樣發展,但我知道,這個星期以來,我晚晚失眠。每個晚上,跟A講完電話之後,我就會虛脫倒在床上,望著天花發呆。然後在關上燈之後,突然覺得很寂寞,一直哭到累才睡著。
我以為我是因為太擔心A,所以才失眠。我以為我哭,是因為A就如我家人一樣,我恨我自己不在他的身邊。但原來在給A意見的過程裡,他不小心打開了我的潘朵拉盒子,於是這些年來壓在心底裡的情感,慢慢地被喚醒。
這些年來,我嘗試跳過內心去處理事情,所有事都盡量理性看待;用心待人,但凡事為自己留一條底線。跟A聊天,才想起那些被遺忘的日子和感受。現在我能如此平靜,都是因為我把那些日子都收了起來。一不小心揭起來,我就告訴自己,不能讓自己同樣地再受傷,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把盒子裡的東西整理一下,我就不再需要哭著入睡。
(可幸的是,情感再活起來也好,我也不再是那個會因為失戀而討厭自己,而想過去死的小女孩了。)
Friday, July 16, 2010
路中拾遺
Posted by
Sylvia Ng
at
7:22 AM
- 有A醫生和A大狀做朋友真好。A醫生答應了無論如何都會來接我機,而A大狀則表示他會有條件地接我機。如果我打扮漂亮的話。
- 跟N認真地討論了關於作為女性所受的社會壓力。我嘗試去明白她的想法,但我實在不覺得作為女子有多苦。大概是因為我一直都喜歡打扮漂亮,也知道有些時候,女子能夠用一個微笑去換一些好處。當然我很討厭那些自以為是的男生把我看作沒腦的娃娃的時候。
- 仍然是覺得內在的自己跟我擁有的面孔不相符。
- 跟表妹聊天,不自覺地抽動了那條委屈的神經,於是跟A和N訴苦去。我一直都喜歡表妹,但有時候也討厭她的存在。討厭她並不因為她的為人,而是因為她而生的那種壓力。事實上,表妹小時候喜歡跟著我四處走,現在長大了愛跟我討論文學,但我就是覺得有一部份的我不能喜歡她。跟A和N說著,我竟然控制不到自己的眼淚,好像我被一個小女孩欺負似的。我真希望能夠像她那樣被寵和被肯定,我希望,在我拿到小獎項如硬筆書法優異獎,我都能夠看到父母像看我拿傑出青年那樣的笑容。
- 於是A說,其實你想被寵,但卻偏偏那樣強悍;而因為我從未被寵,於是只要有人能夠明白我,適當時候給我一顆糖果我都已經足夠。
- 這個時候我想起他。我在想,如果從前我能勇敢一點,把我的積怨和委屈說出來,也許他就會跟我說沒關係,會過去的。也許不,但畢竟是錯過了被接納的機會。後來再跟他聊天的時候,他沒問我家的事,我也就忘記了我受還那樣的苦。只是這些苦毒像魔咒一樣,會定時發作,平常都記不起來,但有事觸動了的時候我就要把東西說一次出來。
- 我真討厭自己像長舌婦一樣,總是要把過去的事翻出來。
- 但除此以外,我沒有其他辦法去對抗寂寞來襲的時候。
- 我跟N說,我從前都不會把這些跟朋友說。我從小就是一個敏感的人,不明就裡的人很容易把我說的這些事定為胡思亂想和不夠關顧別人立場。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太偏執,但傷害這回事從來都是第一身的經驗,而傷你的人很多時候都不知道那樣做原來會傷到別人。於是我這種敏感和觀察力強的人,就像是玻璃骨的人一樣,小心易碎。我說,我怕我說出來,別人會因為我小事化大而覺得我是一個麻煩人而怕了我。(事實上大部份時候我都是一個爽朗和不拘小節,甚至有時候不顧儀態的人。)
- N相贈一句,超,係唔鍾意你既晨早唔鍾意左。(言下之意,她跟A一樣,都接受我有些時候,面對一些我覺得很重要的人和事,會小心眼起來。難怪我如此喜歡她。)
- 我在想,既然他是我一位知己,假如將來有一天,他願意聽我訴說這些苦毒,我也願意非常生動地再加兩滴眼淚去把我的故事說一遍。只要他願意聆聽。
- 其實真的跟我的小表妹無關,她只是一個乖小孩。
- 所以我就更明白結婚不是對我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位能夠明白我內心那些洞的由來,然後給我一個擁抱說沒關係的人。
- 其實在N說了那句豪情壯語之後,我已經好起來,而且又再說起自戀的話來。我能夠想像,不明就裡的人會懷疑我有精神分裂,上一秒還是可憐兮兮的,現在又快樂地跳著問有甚麼好玩。就算不認為我有精神分裂,都可能以為我吸毒。
- 跟N認真地討論了關於作為女性所受的社會壓力。我嘗試去明白她的想法,但我實在不覺得作為女子有多苦。大概是因為我一直都喜歡打扮漂亮,也知道有些時候,女子能夠用一個微笑去換一些好處。當然我很討厭那些自以為是的男生把我看作沒腦的娃娃的時候。
- 仍然是覺得內在的自己跟我擁有的面孔不相符。
- 跟表妹聊天,不自覺地抽動了那條委屈的神經,於是跟A和N訴苦去。我一直都喜歡表妹,但有時候也討厭她的存在。討厭她並不因為她的為人,而是因為她而生的那種壓力。事實上,表妹小時候喜歡跟著我四處走,現在長大了愛跟我討論文學,但我就是覺得有一部份的我不能喜歡她。跟A和N說著,我竟然控制不到自己的眼淚,好像我被一個小女孩欺負似的。我真希望能夠像她那樣被寵和被肯定,我希望,在我拿到小獎項如硬筆書法優異獎,我都能夠看到父母像看我拿傑出青年那樣的笑容。
- 於是A說,其實你想被寵,但卻偏偏那樣強悍;而因為我從未被寵,於是只要有人能夠明白我,適當時候給我一顆糖果我都已經足夠。
- 這個時候我想起他。我在想,如果從前我能勇敢一點,把我的積怨和委屈說出來,也許他就會跟我說沒關係,會過去的。也許不,但畢竟是錯過了被接納的機會。後來再跟他聊天的時候,他沒問我家的事,我也就忘記了我受還那樣的苦。只是這些苦毒像魔咒一樣,會定時發作,平常都記不起來,但有事觸動了的時候我就要把東西說一次出來。
- 我真討厭自己像長舌婦一樣,總是要把過去的事翻出來。
- 但除此以外,我沒有其他辦法去對抗寂寞來襲的時候。
- 我跟N說,我從前都不會把這些跟朋友說。我從小就是一個敏感的人,不明就裡的人很容易把我說的這些事定為胡思亂想和不夠關顧別人立場。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太偏執,但傷害這回事從來都是第一身的經驗,而傷你的人很多時候都不知道那樣做原來會傷到別人。於是我這種敏感和觀察力強的人,就像是玻璃骨的人一樣,小心易碎。我說,我怕我說出來,別人會因為我小事化大而覺得我是一個麻煩人而怕了我。(事實上大部份時候我都是一個爽朗和不拘小節,甚至有時候不顧儀態的人。)
- N相贈一句,超,係唔鍾意你既晨早唔鍾意左。(言下之意,她跟A一樣,都接受我有些時候,面對一些我覺得很重要的人和事,會小心眼起來。難怪我如此喜歡她。)
- 我在想,既然他是我一位知己,假如將來有一天,他願意聽我訴說這些苦毒,我也願意非常生動地再加兩滴眼淚去把我的故事說一遍。只要他願意聆聽。
- 其實真的跟我的小表妹無關,她只是一個乖小孩。
- 所以我就更明白結婚不是對我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位能夠明白我內心那些洞的由來,然後給我一個擁抱說沒關係的人。
- 其實在N說了那句豪情壯語之後,我已經好起來,而且又再說起自戀的話來。我能夠想像,不明就裡的人會懷疑我有精神分裂,上一秒還是可憐兮兮的,現在又快樂地跳著問有甚麼好玩。就算不認為我有精神分裂,都可能以為我吸毒。
Saturday, July 10, 2010
十年恩師(2)
Posted by
Sylvia Ng
at
6:08 AM
我記不起我跟恩師是怎麼開始交談的。是不是因為我作文作得好所以她叫我去見她?我真的記不起來。我只記得,從那時候開始,我很喜歡上她的課,也認真地做筆記起來。那時候我應該是一個安靜而倔強的女生,而內裡像有千言萬語的委屈不能說吧。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她很關心我,而我也很信任她。那時候,我就把家裡的事跟她說過了,而且,是在ICQ上。(這個老師很不簡單吧?)
我這個人,是有點反制度的。這一點在我的家政功課,和我的閱讀計劃表現裡可以反映出來。我的家政功課從來不跟紙樣做,頸巾也不打老師教的花式。而我喜歡寫長而深入的閱讀報告,最討厭就是被逼看那些不喜歡的書然後答問題。在恩師教我之前,我的ERS每一次都不及格。每一年的成績表裡,即使我考第一,ERS那一項都是被括號括起來的。後來遇上了她,她說喜歡看甚麼書都可以;有喜歡看的書,就拿給她評級,看完寫一篇中篇報告就可以得到那個評級的分數。於是我第一次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也是第一次看了兩、三本之後,就拿到了滿分。(話說回來,我的ERS,由小學開始就已經不及格。別的同學都拼命看書希望可以升級,但我卻從來不達標。雖然如此,每隔一個學期,我都因為英文進步了,所以initial grade進了一級。)
後來是因為緣份吧,會考班的英文老師還是她。那兩年裡,我從她身上,學到太多了。我說的不只是英文,而是處事技巧。那個時候我並不是老師的寵兒,而那時候的比賽和代表學校的機會都不是公開競爭的,於是那些年裡,我都只是一個成績挺好的文靜女生。我活躍於課外活動,但就是怕表現自己。直到她搞亂了我這公式的生活。
她要我做的第一件爆炸事,是叫我參加朗誦。我怕public speaking怕到一個程度是,我曾經參加過辯論隊,明明練好了,明明只是隊員之間的訓練,我都不願意出來說話。問答比賽辯論比賽之類的,我心裡總是想著「如果是我說就一定贏了」,但卻總是不會走出來參與,怕自己舌頭打結。或是我意識到自己的這份恐懼,或是我不想讓她失望,於是我報名參加了我第一個獨誦比賽。就是因為這次,我膽子壯大了,連歌唱比賽也敢參加。(當然我的歌喉不算好。)
後來恩師開始負責起學校的公關工作,那時候的盛事,是我校的銀禧校慶。於是她就要我做了另一件爆炸事,做司儀。那次我跟在她身後走來走去,看這樣的大型活動要怎樣籌備;她又教我預備流程,提醒我要注意的細節,然後要我跟拍擋自己來寫司儀稿。那時候我才中五。對於那個對世界無知的我來說,做司儀也真的是很爆炸的一件事。(我能想像,像J那些從小就被訓練為司儀的人,在中五的年紀對這些大場面已經見慣了。)
那些日子裡恩師有份聯絡\計劃的交流活動,我也因為跟她熟落的關係,被拉去做學生代表。後來在我差不多離校的時候,聽說學校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專門訓練一批有潛質的學生去當司儀和交流大使。那時候我「不知怎樣地」被恩師拉去做的事情,就是後來這班師弟妹負責的吧。幸好我做司儀的時候沒有那個神秘組織,要不我就沒辦法得到那些有趣的經驗了。
不難想像,她是一個很高效率的人,高效率得,她給你機會時,你沒有時間去拒絕。她會拋下一句,報speech festival丫,首詩幾啱你架,然後下一秒就不見了人。私底下,她關心我到一個少少八掛的程度,但我喜歡。中學拍拖告訴她,她會說,車,一早估到會係佢啦;大學時遇上古怪的追求者,她會高八度地逼我指名道姓。
我還記得,那時後選科入大學,她很鼓勵我去讀法律。後來我轉科去文學院,她也只是說了句,想不到你最後還是做了我師妹。對,她畢業於港大,也是主修英國文學。
陪我長大的朋友都說我說話語氣像她,但我心裡知道,她的內功我還要很長時間才追得上。我把她視為恩師,除了因為從她身上學到很多之外,最主要是雖然我跟她現在變得比較像朋友,但她從未停止過教導我這個學生。又或者應該說,她仍然正面地影響著我的生命。
我寫她,是因為不經不覺,我跟她快要認識了十年了。
我這個人,是有點反制度的。這一點在我的家政功課,和我的閱讀計劃表現裡可以反映出來。我的家政功課從來不跟紙樣做,頸巾也不打老師教的花式。而我喜歡寫長而深入的閱讀報告,最討厭就是被逼看那些不喜歡的書然後答問題。在恩師教我之前,我的ERS每一次都不及格。每一年的成績表裡,即使我考第一,ERS那一項都是被括號括起來的。後來遇上了她,她說喜歡看甚麼書都可以;有喜歡看的書,就拿給她評級,看完寫一篇中篇報告就可以得到那個評級的分數。於是我第一次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也是第一次看了兩、三本之後,就拿到了滿分。(話說回來,我的ERS,由小學開始就已經不及格。別的同學都拼命看書希望可以升級,但我卻從來不達標。雖然如此,每隔一個學期,我都因為英文進步了,所以initial grade進了一級。)
後來是因為緣份吧,會考班的英文老師還是她。那兩年裡,我從她身上,學到太多了。我說的不只是英文,而是處事技巧。那個時候我並不是老師的寵兒,而那時候的比賽和代表學校的機會都不是公開競爭的,於是那些年裡,我都只是一個成績挺好的文靜女生。我活躍於課外活動,但就是怕表現自己。直到她搞亂了我這公式的生活。
她要我做的第一件爆炸事,是叫我參加朗誦。我怕public speaking怕到一個程度是,我曾經參加過辯論隊,明明練好了,明明只是隊員之間的訓練,我都不願意出來說話。問答比賽辯論比賽之類的,我心裡總是想著「如果是我說就一定贏了」,但卻總是不會走出來參與,怕自己舌頭打結。或是我意識到自己的這份恐懼,或是我不想讓她失望,於是我報名參加了我第一個獨誦比賽。就是因為這次,我膽子壯大了,連歌唱比賽也敢參加。(當然我的歌喉不算好。)
後來恩師開始負責起學校的公關工作,那時候的盛事,是我校的銀禧校慶。於是她就要我做了另一件爆炸事,做司儀。那次我跟在她身後走來走去,看這樣的大型活動要怎樣籌備;她又教我預備流程,提醒我要注意的細節,然後要我跟拍擋自己來寫司儀稿。那時候我才中五。對於那個對世界無知的我來說,做司儀也真的是很爆炸的一件事。(我能想像,像J那些從小就被訓練為司儀的人,在中五的年紀對這些大場面已經見慣了。)
那些日子裡恩師有份聯絡\計劃的交流活動,我也因為跟她熟落的關係,被拉去做學生代表。後來在我差不多離校的時候,聽說學校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專門訓練一批有潛質的學生去當司儀和交流大使。那時候我「不知怎樣地」被恩師拉去做的事情,就是後來這班師弟妹負責的吧。幸好我做司儀的時候沒有那個神秘組織,要不我就沒辦法得到那些有趣的經驗了。
不難想像,她是一個很高效率的人,高效率得,她給你機會時,你沒有時間去拒絕。她會拋下一句,報speech festival丫,首詩幾啱你架,然後下一秒就不見了人。私底下,她關心我到一個少少八掛的程度,但我喜歡。中學拍拖告訴她,她會說,車,一早估到會係佢啦;大學時遇上古怪的追求者,她會高八度地逼我指名道姓。
我還記得,那時後選科入大學,她很鼓勵我去讀法律。後來我轉科去文學院,她也只是說了句,想不到你最後還是做了我師妹。對,她畢業於港大,也是主修英國文學。
陪我長大的朋友都說我說話語氣像她,但我心裡知道,她的內功我還要很長時間才追得上。我把她視為恩師,除了因為從她身上學到很多之外,最主要是雖然我跟她現在變得比較像朋友,但她從未停止過教導我這個學生。又或者應該說,她仍然正面地影響著我的生命。
我寫她,是因為不經不覺,我跟她快要認識了十年了。
十年恩師(1)
Posted by
Sylvia Ng
at
5:08 AM
中三那一年,我遇上一位很好的英文老師。我特別喜歡上英文課,除了因為老師人好之外,是因為剛過去的一個暑假裡,我到了英國唸書,於是本來英文成績就很好的我,中三一開課就成為班上尖子。我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學會用文字去俘虜我的語文老師。每每她們看過我的作文,都會開始留意我。
後來學期中的某天,那位老師宣佈,她要移民了,但放心,學校請了一位很好的老師來接替她的位置。那時候我覺得只有英文老師喜歡我(到現在,我還搞不懂那時候我的自卑感。明明那時候我的成績很好,就只是中三那一年跟現在在讀博士的C同班,才第一次三甲不入。),於是對於新老師的到來,我感到很不安。
聽說新老師跟我校很有淵源,好像是某位老師的另一半,而從前在我校也教過書。但即使得到這些小道消息,也不足夠讓我想像新老師是怎樣的人,於是她跟我校再有淵源也好,我關心的只是我的英文科會否仍然高分。
新老師來的那個早上,我要當值,於是成為最遲進入班房的那位。我知道我錯過了新老師的自我介紹,但這也不是最驚嚇的地方。最令我感到不安的是,在我遲到的五分鐘裡,她已經寫滿一個黑板的字,而我要從密密麻麻的字裡尋找她的名字。另一點讓我不安的,是課室裡緊張的氣氛。她說話很快,於是我身邊的同學們都打醒十二分精神,希望捉住她說的一字一句。那時候我在想,幸好我在英國過了一個暑假,要不我一定聽不懂她說的。
這位語速像機關槍的老師,後來很喜歡我,而她就是我口中說的那位恩師了。
後來學期中的某天,那位老師宣佈,她要移民了,但放心,學校請了一位很好的老師來接替她的位置。那時候我覺得只有英文老師喜歡我(到現在,我還搞不懂那時候我的自卑感。明明那時候我的成績很好,就只是中三那一年跟現在在讀博士的C同班,才第一次三甲不入。),於是對於新老師的到來,我感到很不安。
聽說新老師跟我校很有淵源,好像是某位老師的另一半,而從前在我校也教過書。但即使得到這些小道消息,也不足夠讓我想像新老師是怎樣的人,於是她跟我校再有淵源也好,我關心的只是我的英文科會否仍然高分。
新老師來的那個早上,我要當值,於是成為最遲進入班房的那位。我知道我錯過了新老師的自我介紹,但這也不是最驚嚇的地方。最令我感到不安的是,在我遲到的五分鐘裡,她已經寫滿一個黑板的字,而我要從密密麻麻的字裡尋找她的名字。另一點讓我不安的,是課室裡緊張的氣氛。她說話很快,於是我身邊的同學們都打醒十二分精神,希望捉住她說的一字一句。那時候我在想,幸好我在英國過了一個暑假,要不我一定聽不懂她說的。
這位語速像機關槍的老師,後來很喜歡我,而她就是我口中說的那位恩師了。
Friday, May 7, 2010
最快樂的那一年
Posted by
Sylvia Ng
at
6:24 AM
對A於心有愧。我這個不知感恩的人,多想把埋怨她的話都收回來。幸好我沒有衝動得叫她不要來。旅行安排妥當之後,我跟A說起從前的事。
我說,我在中學裡最快樂的日子,就是跟A和J一起過的那些時光。我一向都不敢玩過火(因為我這個人,實在太惹火,說甚麼都可以被誤會),但A卻甚麼都敢,而J就是那種,包容度極高的人。於是我們三個一起過的日子,大概就是我看著A整J,有時候我會幫J,有時候我會出口術煽動A去整J,有時候我會跟J說好要逗A開心。我們三個人,就是那樣過了一個夏天。
那時候因為有A在,相比之下我就成了溫柔文靜的角色,但我多希望我能夠想她那樣活潑。我跟A說起我們三個人在大考時每天一起吃飯一起溫習,說起那一年在水陸運會我們為社佈置、而J總是在等我們放學,說起陸運會的時候不知怎的我們三人一起守同一個閘口,還有A那年生日我們不知怎的跟她的家人一起燒烤去。
明明那一年是反叛的一年和家裡最不和諧的日子,但因為有他們倆,每一天我都期待上學,每一天都笑得很快樂。
我剛剛想到,那一年我們還參加了fashion show,我和A贏了J那一隊,然後我們結伴去吃雪糕。還有我們第一次三個人的相遇(也許不是真正第一次的遇見,但真正介紹的是那一次)。那一個放學的下午我給小朋友補習,而J給A這個小朋友補習。我先補完過去找A,然後她就把J介紹給我們認識了。A,你還記得那一道數學題嗎?我記得,因為有人把它寫下來了。
(題外話。J這個人,大概是桃花太旺了點,似乎圍在他身邊的總是最少有兩個女孩,後來我們這個組合就不再復見。不如找天我們三個再去玩足球機?)
(題外話。J這個人,大概是桃花太旺了點,似乎圍在他身邊的總是最少有兩個女孩,後來我們這個組合就不再復見。不如找天我們三個再去玩足球機?)
Sunday, May 2, 2010
偶然遇上的驚嚇
Posted by
Sylvia Ng
at
5:23 AM
記得SACT第二季最後的一集嗎?Big跟在法國認識的女子訂婚了,還邀請Carrie去他的訂婚派對。Carrie沒有去,但在回家的路上,他們遇上了。她問了他那個問題,為甚麼不是她。
作為一個站在Big和Carrie的未來的人,我當然知道這段關係最荒謬的地方是,Big和Carrie最後是結婚了。(而聽說,他們在電影的第二集裡仍未離婚,真的可喜可賀。)但我問自己,如果我是Carrie,那一刻我會怎樣?
看這一集,我想起一些舊事。剛上大一的時候,我總是一個人匆匆忙忙地在校園裡走過,因為最初的時候我實在沒有不是中學就認識的朋友,而我總是想在本科以外,多學一點。午飯時間我去上日文課,所以不會踫到同學,又或許,我根本就是想自閉吧。其實那時候我很怕在校園裡踫見J,因為我不想他說我選錯科,也不想他看到我那副不會打扮的模樣。(補充。那時候我是穿Tee shirt短褲和波鞋上學,還會穿學院的風衣,和用背包。還有,那時候我總是一副睡不醒的樣子,因為還沒有習慣要捱夜的生活。)我記得那一年J生日,我在MSN裡祝他生日快樂,然後隨口說如果在校園裡踫上就請他吃午飯。結果第二天,上了一個月學也沒踫過他的我,竟然在午飯時間被他抓個正著。那次被逼著同檯吃飯,感覺還好,我以為再踫見他也沒有問題了。只是我沒想到,踫見他和一個女子並肩而行,會是另一回事。
那天我要去S那裡過夜,於是抱了電腦去圖書館做功課,圖書館關了我才去找S。就這樣,我在圖書館門口踫上J和一個女生。他上前跟我閒聊幾句,然後他和她交換了一個眼神,說了句在某個地方等之類的話。然後,我跟她,在圖書館裡一起乘同一部升降機。我記得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呼吸停頓了,然後在我離開升降機的時候,對她微笑了一個。結果那一晚,我面對著電腦,一個字都沒有寫,就只是坐在靠欄杆的單人位裡,感到呼吸困難和不知所措,但眼淚悶在胸口哭不出來。
只有那一次,我為著「為甚麼不是我」而心痛得無法呼吸。後來重回大學之後,也看過他和她在一起,只是我通常會選擇視而不見,又或者裝忙快步離開;喝一口咖啡之後,又重新回到讀書的時間。除了圖書館的那一次之後,後來的偶遇,我都不再小題大做地跟朋友報告,因為都已經習慣了。
能夠為著一個人幸福地跟其他人一起而心痛,也就證明自己是真心地付出過。對Carrie來說,也只有Big拖著另一個女人,她才會難過得要吐吧。也許這些是應該要忘掉的事,但由於我不知道自己甚時候(又甚至是,會不會)再有這些深刻的感受,於是我還是需要在自己忘掉之前寫下來。
(因著他在我的網誌裡出現的高頻率,有朋友關心過我是否從來未忘情。但在我看來,其實我最迷戀的,是我自己。我需要用我的文字來記錄我經歷過的,只是剛好,他帶給我很多深刻的感受。忘情與否?也許已經忘了,也許不。)
作為一個站在Big和Carrie的未來的人,我當然知道這段關係最荒謬的地方是,Big和Carrie最後是結婚了。(而聽說,他們在電影的第二集裡仍未離婚,真的可喜可賀。)但我問自己,如果我是Carrie,那一刻我會怎樣?
看這一集,我想起一些舊事。剛上大一的時候,我總是一個人匆匆忙忙地在校園裡走過,因為最初的時候我實在沒有不是中學就認識的朋友,而我總是想在本科以外,多學一點。午飯時間我去上日文課,所以不會踫到同學,又或許,我根本就是想自閉吧。其實那時候我很怕在校園裡踫見J,因為我不想他說我選錯科,也不想他看到我那副不會打扮的模樣。(補充。那時候我是穿Tee shirt短褲和波鞋上學,還會穿學院的風衣,和用背包。還有,那時候我總是一副睡不醒的樣子,因為還沒有習慣要捱夜的生活。)我記得那一年J生日,我在MSN裡祝他生日快樂,然後隨口說如果在校園裡踫上就請他吃午飯。結果第二天,上了一個月學也沒踫過他的我,竟然在午飯時間被他抓個正著。那次被逼著同檯吃飯,感覺還好,我以為再踫見他也沒有問題了。只是我沒想到,踫見他和一個女子並肩而行,會是另一回事。
那天我要去S那裡過夜,於是抱了電腦去圖書館做功課,圖書館關了我才去找S。就這樣,我在圖書館門口踫上J和一個女生。他上前跟我閒聊幾句,然後他和她交換了一個眼神,說了句在某個地方等之類的話。然後,我跟她,在圖書館裡一起乘同一部升降機。我記得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呼吸停頓了,然後在我離開升降機的時候,對她微笑了一個。結果那一晚,我面對著電腦,一個字都沒有寫,就只是坐在靠欄杆的單人位裡,感到呼吸困難和不知所措,但眼淚悶在胸口哭不出來。
只有那一次,我為著「為甚麼不是我」而心痛得無法呼吸。後來重回大學之後,也看過他和她在一起,只是我通常會選擇視而不見,又或者裝忙快步離開;喝一口咖啡之後,又重新回到讀書的時間。除了圖書館的那一次之後,後來的偶遇,我都不再小題大做地跟朋友報告,因為都已經習慣了。
能夠為著一個人幸福地跟其他人一起而心痛,也就證明自己是真心地付出過。對Carrie來說,也只有Big拖著另一個女人,她才會難過得要吐吧。也許這些是應該要忘掉的事,但由於我不知道自己甚時候(又甚至是,會不會)再有這些深刻的感受,於是我還是需要在自己忘掉之前寫下來。
(因著他在我的網誌裡出現的高頻率,有朋友關心過我是否從來未忘情。但在我看來,其實我最迷戀的,是我自己。我需要用我的文字來記錄我經歷過的,只是剛好,他帶給我很多深刻的感受。忘情與否?也許已經忘了,也許不。)
Thursday, April 15, 2010
以人為本
Posted by
Sylvia Ng
at
5:14 AM
早一陣子跟S談找工作(比較動聽的說法是建立事業啦),他給我很大的啟發。他說找工作要考慮興趣、能力和前景。對我來說,前景最容易解決,興趣我勉強還能夠解釋給HR聽,但能力我真的說不上來。說不上來是因為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擴展自己的版圖」,即不斷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遇有不懂的就去問去學。結果我連自己擅長甚麼都搞不懂了。但自從S給我一個框架去思考之後,我一有空就去發掘自己的能力。其實還原基本步地思考就知道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我想找對人的工作,是因為我很重視人,也很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和才能,放在對的地方,對團隊就能發揮最大功效。說到重視人的價值,我想起兩件讓我很生氣的事情(大概這是有生以來最令我生氣的事),當我審視自己對這兩件事的態度,就發現自己在人事方面是有點觸角的。這兩件事是兩個反面例子,其中一件是我搞出來的,另一件我是無奈的參與者。
第一件令人很生氣的事發生在中六的暑假。那一年我當風紀隊長,跟其他隊長都很要好,甚至把比我年小兩屆的隊長視為弟妹那樣疼。暑假是新舊交接的時候,每一年的傳統都是新隊長去籌劃一個迎新兼訓練日給新一年的風紀員。據說負責老師認為我們這一屆的隊長策劃能力太差,於是把訓練日的重任交在中五的舊隊長手上,算是給他們最後的練習,而不去麻煩新隊長。這跟在預備高考的我應該沒有關係吧,但我知道這件事之後,竟然自動請纓去幫忙中五的隊長,因為我看不過眼他們無助的樣子啊。於是我跟他們開了一個短會議(其他時間就去玩啦當然),然後我回家通宵寫了一份計劃書和活動流程出來,又通知了我們屆的所有隊長出來幫忙。當時我安排新的隊長們都參予在活動當中,於是刻意只把遊戲內容跟把關的新總隊長們和舊隊長們說(過關的遊戲說穿了就不好玩嘛)。誰知道當中有小人大造文章,竟然有辦法在訓練日前一晚(我得說,由策劃到訓練日,大概只有兩、三天),打電話給新隊長們說我小看他們的策劃能力所以把訓練日搶來做,還刻意不把內容告訴他們。於是你可以想像到,第二天他們不單不聽指引,而且極不投入活動,於是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之後發生的事,我就不詳說了,總之我只記得我回到家,因為委屈和生氣而哭了很久。
(這是我之前寫的「潘朵拉盒子」裡的其中一件事。)
另一件事就是去年我在週年大會上,以會員的身份去批評籌委會對迎新活動的安排。(唉,竟然又是迎新。)簡單點來說,籌委會安排了一個很緊湊的迎新營,但無論時間和地點都不方便籌委會和新會員以外的人去參加。我記得當時負責人跟我說,他認為迎新營非常成功,達到讓新會員認識本會的目的,而迎新營的成功亦反映在新一年希望上莊的人數上。當時我有點生氣,於是也無謂跟他爭執。事隔了很久,我覺得當時我沒有把我對一個組織的存在意義說出來,感到有愧。我們這個會所以能夠繼續下去,是因為我們相信會裡面有一些很重要的資產,那就是我們的會員。年長的會員都有豐富的經驗,而當年我決定在會裡服務多年,也都是那些前輩吸引我留下來。作為後輩,我只會怨不夠接觸前輩的機會,而不會擔心前人的想法會左右我在會裡的服務。組織的結構,和新人的創新意念是很重要,但一個組織還能夠凝聚那一群人,不是因為組織的名字,而是對人的尊重。迎新營為何那樣安排,只有負責人自己知道,但作為會員,我會感到我的會員福利被剝削(雖然我去參加迎新,還是要付錢);作為前輩,我會感到不被尊重。
想到這件舊事,我對中六那次我搞出來的麻煩事有新的看法。我記得自己在日記裡也寫過那件事,不過那次我一味在申冤,在說自己明明是高考生也通宵幫他們做是為了甚麼。現在想起來,其實當年我可以處理得更圓滑一點。活動流程其實可以做一份簡單版的給隊長們,然後親自打電話給他們打聲招呼,解釋流程,並且肯定地對他們說我相信他們有能力讓大家在活動裡有得著。我明知道活動跟往年的都不一樣,就應該好好解釋自己的理念和想達到的效果。當然小人的出現我是避免不了的(唉~),但如果我多做一點準備,給新隊長們多點解釋和肯定,最少他們就會有額外的資訊去判斷小人的話有多可信。所以當年是我是考慮得不夠周全,讓小人有機可乘。尊重就建基於信任。就正如去年的迎新營一樣,其實無論負責人怎麼完美地解釋他們對地點和日期的安排,我對他們的信任已經毀了,於是我也沒把他們做得最錯的地方指出來。
雖然人事很複雜,但我相信我會處理得來。比較兩件讓人生氣的事,其實我的處理手法都有進步啊。我已經預備好,將來在工作上,要學習的事會有很多,但我不會怕,因為我喜歡看到在我的幫助下,別人有進步和成長。
第一件令人很生氣的事發生在中六的暑假。那一年我當風紀隊長,跟其他隊長都很要好,甚至把比我年小兩屆的隊長視為弟妹那樣疼。暑假是新舊交接的時候,每一年的傳統都是新隊長去籌劃一個迎新兼訓練日給新一年的風紀員。據說負責老師認為我們這一屆的隊長策劃能力太差,於是把訓練日的重任交在中五的舊隊長手上,算是給他們最後的練習,而不去麻煩新隊長。這跟在預備高考的我應該沒有關係吧,但我知道這件事之後,竟然自動請纓去幫忙中五的隊長,因為我看不過眼他們無助的樣子啊。於是我跟他們開了一個短會議(其他時間就去玩啦當然),然後我回家通宵寫了一份計劃書和活動流程出來,又通知了我們屆的所有隊長出來幫忙。當時我安排新的隊長們都參予在活動當中,於是刻意只把遊戲內容跟把關的新總隊長們和舊隊長們說(過關的遊戲說穿了就不好玩嘛)。誰知道當中有小人大造文章,竟然有辦法在訓練日前一晚(我得說,由策劃到訓練日,大概只有兩、三天),打電話給新隊長們說我小看他們的策劃能力所以把訓練日搶來做,還刻意不把內容告訴他們。於是你可以想像到,第二天他們不單不聽指引,而且極不投入活動,於是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之後發生的事,我就不詳說了,總之我只記得我回到家,因為委屈和生氣而哭了很久。
(這是我之前寫的「潘朵拉盒子」裡的其中一件事。)
另一件事就是去年我在週年大會上,以會員的身份去批評籌委會對迎新活動的安排。(唉,竟然又是迎新。)簡單點來說,籌委會安排了一個很緊湊的迎新營,但無論時間和地點都不方便籌委會和新會員以外的人去參加。我記得當時負責人跟我說,他認為迎新營非常成功,達到讓新會員認識本會的目的,而迎新營的成功亦反映在新一年希望上莊的人數上。當時我有點生氣,於是也無謂跟他爭執。事隔了很久,我覺得當時我沒有把我對一個組織的存在意義說出來,感到有愧。我們這個會所以能夠繼續下去,是因為我們相信會裡面有一些很重要的資產,那就是我們的會員。年長的會員都有豐富的經驗,而當年我決定在會裡服務多年,也都是那些前輩吸引我留下來。作為後輩,我只會怨不夠接觸前輩的機會,而不會擔心前人的想法會左右我在會裡的服務。組織的結構,和新人的創新意念是很重要,但一個組織還能夠凝聚那一群人,不是因為組織的名字,而是對人的尊重。迎新營為何那樣安排,只有負責人自己知道,但作為會員,我會感到我的會員福利被剝削(雖然我去參加迎新,還是要付錢);作為前輩,我會感到不被尊重。
想到這件舊事,我對中六那次我搞出來的麻煩事有新的看法。我記得自己在日記裡也寫過那件事,不過那次我一味在申冤,在說自己明明是高考生也通宵幫他們做是為了甚麼。現在想起來,其實當年我可以處理得更圓滑一點。活動流程其實可以做一份簡單版的給隊長們,然後親自打電話給他們打聲招呼,解釋流程,並且肯定地對他們說我相信他們有能力讓大家在活動裡有得著。我明知道活動跟往年的都不一樣,就應該好好解釋自己的理念和想達到的效果。當然小人的出現我是避免不了的(唉~),但如果我多做一點準備,給新隊長們多點解釋和肯定,最少他們就會有額外的資訊去判斷小人的話有多可信。所以當年是我是考慮得不夠周全,讓小人有機可乘。尊重就建基於信任。就正如去年的迎新營一樣,其實無論負責人怎麼完美地解釋他們對地點和日期的安排,我對他們的信任已經毀了,於是我也沒把他們做得最錯的地方指出來。
雖然人事很複雜,但我相信我會處理得來。比較兩件讓人生氣的事,其實我的處理手法都有進步啊。我已經預備好,將來在工作上,要學習的事會有很多,但我不會怕,因為我喜歡看到在我的幫助下,別人有進步和成長。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想起那些悶熱而寂寞的日子
Posted by
Sylvia Ng
at
9:12 PM
我知道自己對某段過去的時光有種執迷,因為那時時所經歷的情感太豐富了。而且嘛,又到了杜鵑花開的時候了。英國的四月更像回憶中的春夏,現在香港的天氣已經變得我都不認得了。
這個星期我都在聽十多歲時最愛的歌,一切跟思念和回憶有關的歌。難得有想從前的閒情啊。
ICQ的青春印記
Posted by
Sylvia Ng
at
5:08 AM
今天心血來潮,想裝回ICQ,看看自己在info裡寫了甚麼。還有人記得ICQ是甚麼嗎?我記得預科的時候有一段ICQ/MSN同時用的交接期,後來上大學換了電腦就沒有再用過ICQ。我覺得MSN比不上ICQ的地方,是少了info的About Me空白位。(對,還有那令人懷念的oh-o聲音。)
想起ICQ,我就聯想起一段年少輕狂歲月。原來曾經我也試過因為ICQ,而半夜三更都不睡;也曾經試過,每天去更新某君的info,去猜別人的心事。那一年我中三,是最沉迷ICQ的時候。我記得有許多個晚上,我跟師兄在網上說著他喜歡良久的女生,然後我還去看那位師姐的info寫甚麼;又有一個深夜,我只開著書檯燈,在家人都睡著的時候小心翼翼地敲著鍵盤,跟恩師訴說著得悉家裡秘密後的鬱悶;還有那個夏天的許多個晚上,我守候著一個人上線,然後再睏也捱著跟他說話,有一個晚上,他送我一首他喜歡的歌,到現在我還記得那種心跳加速的感覺。
還有甚麼青春的回憶呢?跟他大吵一場之後,我用ICQ說分手,真幼稚。還有,有一陣子很喜歡寫詩,我在info上貼上短詩;那時候有一位追求者看了我寫的,就拼命在對我的詩,對得很滑稽,看得我和朋友都笑彎了腰。
後來我的info變得很沒趣,也沒有了最沉迷的日子裡,那種少女情懷;而我也忘記了,最後的info寫上甚麼。可惜我現在的電腦不兼容ICQ。
想起ICQ,我就聯想起一段年少輕狂歲月。原來曾經我也試過因為ICQ,而半夜三更都不睡;也曾經試過,每天去更新某君的info,去猜別人的心事。那一年我中三,是最沉迷ICQ的時候。我記得有許多個晚上,我跟師兄在網上說著他喜歡良久的女生,然後我還去看那位師姐的info寫甚麼;又有一個深夜,我只開著書檯燈,在家人都睡著的時候小心翼翼地敲著鍵盤,跟恩師訴說著得悉家裡秘密後的鬱悶;還有那個夏天的許多個晚上,我守候著一個人上線,然後再睏也捱著跟他說話,有一個晚上,他送我一首他喜歡的歌,到現在我還記得那種心跳加速的感覺。
還有甚麼青春的回憶呢?跟他大吵一場之後,我用ICQ說分手,真幼稚。還有,有一陣子很喜歡寫詩,我在info上貼上短詩;那時候有一位追求者看了我寫的,就拼命在對我的詩,對得很滑稽,看得我和朋友都笑彎了腰。
後來我的info變得很沒趣,也沒有了最沉迷的日子裡,那種少女情懷;而我也忘記了,最後的info寫上甚麼。可惜我現在的電腦不兼容ICQ。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最重要的五堂課
Posted by
Sylvia Ng
at
7:44 AM
所謂說話的藝術,真的可以讓我上足一輩子的課。人大了就覺得「事無不可對人言」,但其實另一方面,即使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有很多想法和經歷,都只適宜跟密友分享。
於是,有好一些一直想寫的題目,我都還沒有下筆,因為我不確定有多少內容可以讓我坦然地在網誌公開。其中一個題目,是關於由出生至今最印象深刻的五件事,而這五件事又帶給我怎樣的一堂課。寫這樣的題目,免不了就是要勾起昔日的憤怒和懊惱,也總會涉及一些人,無論今天是否還是朋友,但把昨日的情緒坦白地刻劃並加以分析,總會讓人誤會我記仇。這是一份給自己的功課,為的只是想記下生命裡發生過最牽動自己情緒的事。為了紀念,也為了反省。這題目,我想也交給朋友們作為功課。假如你寫了的話,我們私下交換來看好不好?
於是,有好一些一直想寫的題目,我都還沒有下筆,因為我不確定有多少內容可以讓我坦然地在網誌公開。其中一個題目,是關於由出生至今最印象深刻的五件事,而這五件事又帶給我怎樣的一堂課。寫這樣的題目,免不了就是要勾起昔日的憤怒和懊惱,也總會涉及一些人,無論今天是否還是朋友,但把昨日的情緒坦白地刻劃並加以分析,總會讓人誤會我記仇。這是一份給自己的功課,為的只是想記下生命裡發生過最牽動自己情緒的事。為了紀念,也為了反省。這題目,我想也交給朋友們作為功課。假如你寫了的話,我們私下交換來看好不好?
Thursday, February 11, 2010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十年潮流:娛樂篇
Posted by
Sylvia Ng
at
7:23 AM
興之所至,不如完成娛樂篇再讀書。雖然從小就有很多人以為我是書呆子,但事實上我大部份時間都花在看電視、看書和看動漫上。
我家的電視基本上是長開的,而我也習慣了一面看電視一面做功課。由零零年說起,那陣子應該是瓊瑤熱。我將對環珠格格的熱愛,移情到無線買入的《情深深雨濛濛》上,每天我都準時棒著飯碗在電視前追看。大概是那個時候,家裡的人喜歡北上消費,而那個時候很容易就買到一整套的台劇,於是我迷上了《流星花園》,後來媽加入了追電視劇的大隊,我們就開始了追韓劇,看完了《藍色生死戀》就看《冬季戀歌》,然後因為喜歡上宋慧喬就追《All-in》,之後連無線播的《天國的階梯》都不放過,當然還有後來很受歡迎的《大長今》。如此數韓劇,就已經數到二零零五年了。(當然,我看過的韓劇,又豈此這三數套。)看過的台劇裡,最深印象的是《愛情白皮書》,那陣子失戀,一個人在晚上看錄影哭個死去活來,多難受。另外就是最近的《惡作劇之吻》和《命中注定我愛你》,也讓我感動哭過。
至於無線出品,我記得的應該由零二年開始。《情牽百子櫃》的主題曲我到現在還是不用看歌詞。那一年還有阿旺。那時候我在預備會考,但都會準時看呂四娘。我到現在還記得《衝上雲霄》裡的佛羅倫斯,而主題曲仍然在我的playlist上。十月初五組合的《西關大少》也很好看。我記得《隔世追兇》結局的那一天,我得了那個大獎,晚上就在元朗跟大家一起追結局。當然少不了的是十年以來最精彩的《棟篤神探》。看《天涯俠醫》我開始喜歡上林峯,但那時我並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只知道他跟唐寧很合襯。之後的要看看無線網頁才記得。我記得在畫室裡聽見兩位六歲未足的小朋友在討論《胭脂水粉》的劇情。那時候還在讀法律的我,聽第一集《識法代言人》裡,汪阿姐的結案陳詞令我很頭痛,但我喜歡夏雨的才子爸爸角色。也是關於法律的有《潮爆大狀》、《律政新人王2》和《老婆大人》。當然還有經典的《野蠻奶奶》系列、《溏心》系列和《古靈精探》系列。凡是有黃子華的,我都有看。古怪演員組合的,我都會看,例如《王老虎搶親》、《東山飄雨西關晴》和《桌球天王》。數到這裡,我開始明白我的時間消失在哪裡。
書我其實看得很雜,但十年之間其實有明顯的時期之分。中二到中三是我的「中文時期」,那陣子因為受不了中文只有七十多分於是拼命看散文和小說。那時候喜歡看張曉風和杏林子的散文,並且在不知不覺之間把張愛玲的《半生緣》看過了。因為我看的書很厚,而且開始讀一類書之後就只往裡面鑽,於是每一次的親子閱讀報告我都是不及格的(ERS也是一樣)。中四之前我都不看英文書,可是中三考試過後,恩師送我一本Harry Potter 4的硬皮英國版,因為這一番美意(她以為我早就把頭三冊看完了),我硬著頭皮把四本一次過看完,於是也開始了看英文的故事書,對,是小孩看的那些。那兩年專心預備會考,其實都沒多餘時間看書,即使有時間,我看的是《十萬個為甚麼》那一類關於科學的書。會考過後我迷上了寫作,也因此開始因為自己文學水平低而自卑。往後的兩年,我拼命看那些我當時看不懂的書,唐詩宋詞我看,新詩我也看,五四時期作家的我都看,總之當時就是覺得即使讀不懂也都要讀。同時我也看上了心理學,於是讀了很多本英文版關於兩性關係的書,又讀了很多關於故事治療的。在休學的一年裡,我專注看本土文學,讀了很多董啟章、西西、王貽興等等的書。這十年間,我看過是震撼的小說,是董啟章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讀的時候我正在一家藝術雜誌社裡做實習,晚上我就不睡覺都要把書一直讀。我對這本書的印象最深刻,也許不能以藝術價值的角度去跟其他書比較,只是它出現在對的時候,那陣子我剛好有能夠把書讀懂的智慧和心境去讀。後來的兩、三年看書就成為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我就沒辦法找出我閱讀的潮流了。
音樂方面,千禧年是偶像派的年代,當然我也是聽他們廣東歌長大的。那時候上網並不普及,零用又不多,所以也沒有聽歌的習慣。常聽的,都是問同學借回來,錄了MD來聽。那陣子大概很多人喜歡陳奕迅,嗯,當時《幸福摩天輪》已經是唱得街知巷聞的吧,但我卻不喜歡。那時時喜歡剛出道的容祖兒,喜歡她那首《逃避你》。後來開始花零用在音樂上的時候就買蔡依林的唱片。除了有祖兒的歌陪我長大之外,當然還有之前早就寫過的周杰倫。不太聽英文歌,除了因為J而喜歡上的Westlife之外,那隻《Coast to Coast》,一聽就已經十年,到現在還偶爾會聽。另外喜歡還的英文歌有幾首:因為玻璃之城而喜歡的Try to remember,跳舞做warm up常用的Every day I love you,現在我還在用來做鈴聲的I knew I love you。後來上了大學之後,反而少聽中文歌,愛上了Jazz和輕音樂。買了很多唱片,很多是看了電影之後喜歡而買的原聲唱片,也有法文歌。後來因為想瞭解某人喜好的關係,一聽愛上了Norah Jones、Damien Rice和John Mayer,一直到現在。對,在我的氣質音樂品味裡,確實有一個異類,那就是林峯的歌。想聽中文歌的時候,就幾乎只聽他唱,一隻一隻唱片的聽下去。
我家的電視基本上是長開的,而我也習慣了一面看電視一面做功課。由零零年說起,那陣子應該是瓊瑤熱。我將對環珠格格的熱愛,移情到無線買入的《情深深雨濛濛》上,每天我都準時棒著飯碗在電視前追看。大概是那個時候,家裡的人喜歡北上消費,而那個時候很容易就買到一整套的台劇,於是我迷上了《流星花園》,後來媽加入了追電視劇的大隊,我們就開始了追韓劇,看完了《藍色生死戀》就看《冬季戀歌》,然後因為喜歡上宋慧喬就追《All-in》,之後連無線播的《天國的階梯》都不放過,當然還有後來很受歡迎的《大長今》。如此數韓劇,就已經數到二零零五年了。(當然,我看過的韓劇,又豈此這三數套。)看過的台劇裡,最深印象的是《愛情白皮書》,那陣子失戀,一個人在晚上看錄影哭個死去活來,多難受。另外就是最近的《惡作劇之吻》和《命中注定我愛你》,也讓我感動哭過。
至於無線出品,我記得的應該由零二年開始。《情牽百子櫃》的主題曲我到現在還是不用看歌詞。那一年還有阿旺。那時候我在預備會考,但都會準時看呂四娘。我到現在還記得《衝上雲霄》裡的佛羅倫斯,而主題曲仍然在我的playlist上。十月初五組合的《西關大少》也很好看。我記得《隔世追兇》結局的那一天,我得了那個大獎,晚上就在元朗跟大家一起追結局。當然少不了的是十年以來最精彩的《棟篤神探》。看《天涯俠醫》我開始喜歡上林峯,但那時我並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只知道他跟唐寧很合襯。之後的要看看無線網頁才記得。我記得在畫室裡聽見兩位六歲未足的小朋友在討論《胭脂水粉》的劇情。那時候還在讀法律的我,聽第一集《識法代言人》裡,汪阿姐的結案陳詞令我很頭痛,但我喜歡夏雨的才子爸爸角色。也是關於法律的有《潮爆大狀》、《律政新人王2》和《老婆大人》。當然還有經典的《野蠻奶奶》系列、《溏心》系列和《古靈精探》系列。凡是有黃子華的,我都有看。古怪演員組合的,我都會看,例如《王老虎搶親》、《東山飄雨西關晴》和《桌球天王》。數到這裡,我開始明白我的時間消失在哪裡。
書我其實看得很雜,但十年之間其實有明顯的時期之分。中二到中三是我的「中文時期」,那陣子因為受不了中文只有七十多分於是拼命看散文和小說。那時候喜歡看張曉風和杏林子的散文,並且在不知不覺之間把張愛玲的《半生緣》看過了。因為我看的書很厚,而且開始讀一類書之後就只往裡面鑽,於是每一次的親子閱讀報告我都是不及格的(ERS也是一樣)。中四之前我都不看英文書,可是中三考試過後,恩師送我一本Harry Potter 4的硬皮英國版,因為這一番美意(她以為我早就把頭三冊看完了),我硬著頭皮把四本一次過看完,於是也開始了看英文的故事書,對,是小孩看的那些。那兩年專心預備會考,其實都沒多餘時間看書,即使有時間,我看的是《十萬個為甚麼》那一類關於科學的書。會考過後我迷上了寫作,也因此開始因為自己文學水平低而自卑。往後的兩年,我拼命看那些我當時看不懂的書,唐詩宋詞我看,新詩我也看,五四時期作家的我都看,總之當時就是覺得即使讀不懂也都要讀。同時我也看上了心理學,於是讀了很多本英文版關於兩性關係的書,又讀了很多關於故事治療的。在休學的一年裡,我專注看本土文學,讀了很多董啟章、西西、王貽興等等的書。這十年間,我看過是震撼的小說,是董啟章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讀的時候我正在一家藝術雜誌社裡做實習,晚上我就不睡覺都要把書一直讀。我對這本書的印象最深刻,也許不能以藝術價值的角度去跟其他書比較,只是它出現在對的時候,那陣子我剛好有能夠把書讀懂的智慧和心境去讀。後來的兩、三年看書就成為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我就沒辦法找出我閱讀的潮流了。
音樂方面,千禧年是偶像派的年代,當然我也是聽他們廣東歌長大的。那時候上網並不普及,零用又不多,所以也沒有聽歌的習慣。常聽的,都是問同學借回來,錄了MD來聽。那陣子大概很多人喜歡陳奕迅,嗯,當時《幸福摩天輪》已經是唱得街知巷聞的吧,但我卻不喜歡。那時時喜歡剛出道的容祖兒,喜歡她那首《逃避你》。後來開始花零用在音樂上的時候就買蔡依林的唱片。除了有祖兒的歌陪我長大之外,當然還有之前早就寫過的周杰倫。不太聽英文歌,除了因為J而喜歡上的Westlife之外,那隻《Coast to Coast》,一聽就已經十年,到現在還偶爾會聽。另外喜歡還的英文歌有幾首:因為玻璃之城而喜歡的Try to remember,跳舞做warm up常用的Every day I love you,現在我還在用來做鈴聲的I knew I love you。後來上了大學之後,反而少聽中文歌,愛上了Jazz和輕音樂。買了很多唱片,很多是看了電影之後喜歡而買的原聲唱片,也有法文歌。後來因為想瞭解某人喜好的關係,一聽愛上了Norah Jones、Damien Rice和John Mayer,一直到現在。對,在我的氣質音樂品味裡,確實有一個異類,那就是林峯的歌。想聽中文歌的時候,就幾乎只聽他唱,一隻一隻唱片的聽下去。
十年潮流:衣飾篇
Posted by
Sylvia Ng
at
6:00 AM
中學學弟K在facebook裡發起了一個很有趣的活動。因為千禧過後已經十年,於是他就邀請朋友們跟他一起回憶十年以來的潮人潮物,重建十年以來的集體回憶。本來正在跟莎記搏鬥的我,看到這個邀請也放下書本細想十年以來在我生命中的潮流。
零零到零九,這個十年跨越了由我中二到大學畢業的時間,正正就是一個人成長最急促的十年。中二正正就是一個人開始建立個人形象的年紀,上到大學喜歡的事和物就變成是身份認同的一部份,從前可能會因為別人用outdoor袋你就用outdoor袋,上到大學你就會問究竟Burberry還是Westwood比較配合個人形象。這十年裡在我生命裡的潮流,應該從何說起呢?先說穿的吧。
記得中二的時候我穿衣的品味超級奇怪,那是由於那個年紀的我正值於「裙褲交界期」,大多穿牛仔褲,可是又心思思想穿裙子。於是買回來的裙子都很奇怪,跟上衣和鞋子永遠不搭配。那陣子即使穿裙子都是穿波鞋,配長及小腿一半的花襪。記得那陣子女生之間興起用肩袋,但我用了一會之後有意識地反叛,又回歸背包的懷抱。中三四的時候的打扮不知怎的竟然走成熟路線,買的衣服全都是淨色的,外套就只有黑、白、灰,而且喜歡上中褸,貪其女性化的味道。真正開始女性化的打扮,應該是由中五開始。那年秋天媽給我買了裙子穿去考長笛,自始我就不斷買裙(到現在我看到漂亮的裙子還是會以收集精品的態度來買,但現在我只愛連衣裙)。說起來,我買衣服愈來愈挑剔,牌子也愈來愈高檔。千禧年的時候剛好就是我獲准自己置裝的年紀。那時候最愛去花園街買衣服,偶爾也會在好運中心沙田中心買,後來就變了去Esprit、ceu、vertical club、opa,到入大學的時候,就已經是izzue、bread and butter,後來再誇張一點,就去買toup a coup、FCUK,甚至initial和AX。
關於鞋,我也有週期性的寵兒。中二的時候,即是最初能夠跟朋友去買衣服的時候,選鞋還是以價錢為主要考慮。我會買顏色鮮艷的但不能穿去運動的「波鞋」,即是那些沒牌子、有點厚底和會滑腳的便鞋。後來就開始買有牌子,但還是不能穿去運動的波鞋。再後來,到了不停穿裙子的日子,就開始買沒牌子的平底鞋和涼鞋。然後,在中六的時候,開始穿Joy and Peace那些很漂亮但不太舒服的鞋,就一直在那裡買鞋了。上了大學之後,因為自己賺到一點錢,我幾乎每一季都買三對鞋,好恐怖。
最受他人影響的,可算是飾物和髮型兩項。飾物我不打算詳細說,因為直到現在,我還是週期性地收集某類飾物,有時候是耳環,有時候是項鍊,有時候收集某一個motif的,而每次的瘋狂收集,都是緣於看到身邊有人把一件精品戴在身上。最不知所謂的那一陣子,是收集公主髮夾和髮簪。對上一次應該是收集項鍊。我的髮型潮流,真的完全是跟身邊的人轉。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從小就留一把長頭髮,直到大二才決心剪掉。初中的時候我多數是束馬尾回校,只是有時候,會突然想女性化一點,就會偶爾束公主頭。直到中四的時候,由於某人說我束公主頭比較好看(而他一直不願意直說的理由就是我的臉很圓),我就一直束著公主頭上學,直到我們不再說話的那天,我刻意地束了一條高高的馬尾回校。中六時興起陶瓷曲髮,我看到同班同學的頭髮很漂亮,於是我又明目張膽地去電了一個髮。那陣子我對上學的髮飾很講究。學校只容許黑和深藍的髮圈,於是我就搜羅了大大小小星形的、心形的髮飾,都是黑色和深藍的,沒違規。曲髮的時候我多會束兩條辮的公主頭。不用上學的時候,因為受家姐影響,我就試著束髻,用一支髮簪支撐,很高難度。上了大學之後就幾乎不再束頭髮,但染過古怪的顏色。我想,我算是很遲才第一次染髮吧。
零零到零九,這個十年跨越了由我中二到大學畢業的時間,正正就是一個人成長最急促的十年。中二正正就是一個人開始建立個人形象的年紀,上到大學喜歡的事和物就變成是身份認同的一部份,從前可能會因為別人用outdoor袋你就用outdoor袋,上到大學你就會問究竟Burberry還是Westwood比較配合個人形象。這十年裡在我生命裡的潮流,應該從何說起呢?先說穿的吧。
記得中二的時候我穿衣的品味超級奇怪,那是由於那個年紀的我正值於「裙褲交界期」,大多穿牛仔褲,可是又心思思想穿裙子。於是買回來的裙子都很奇怪,跟上衣和鞋子永遠不搭配。那陣子即使穿裙子都是穿波鞋,配長及小腿一半的花襪。記得那陣子女生之間興起用肩袋,但我用了一會之後有意識地反叛,又回歸背包的懷抱。中三四的時候的打扮不知怎的竟然走成熟路線,買的衣服全都是淨色的,外套就只有黑、白、灰,而且喜歡上中褸,貪其女性化的味道。真正開始女性化的打扮,應該是由中五開始。那年秋天媽給我買了裙子穿去考長笛,自始我就不斷買裙(到現在我看到漂亮的裙子還是會以收集精品的態度來買,但現在我只愛連衣裙)。說起來,我買衣服愈來愈挑剔,牌子也愈來愈高檔。千禧年的時候剛好就是我獲准自己置裝的年紀。那時候最愛去花園街買衣服,偶爾也會在好運中心沙田中心買,後來就變了去Esprit、ceu、vertical club、opa,到入大學的時候,就已經是izzue、bread and butter,後來再誇張一點,就去買toup a coup、FCUK,甚至initial和AX。
關於鞋,我也有週期性的寵兒。中二的時候,即是最初能夠跟朋友去買衣服的時候,選鞋還是以價錢為主要考慮。我會買顏色鮮艷的但不能穿去運動的「波鞋」,即是那些沒牌子、有點厚底和會滑腳的便鞋。後來就開始買有牌子,但還是不能穿去運動的波鞋。再後來,到了不停穿裙子的日子,就開始買沒牌子的平底鞋和涼鞋。然後,在中六的時候,開始穿Joy and Peace那些很漂亮但不太舒服的鞋,就一直在那裡買鞋了。上了大學之後,因為自己賺到一點錢,我幾乎每一季都買三對鞋,好恐怖。
最受他人影響的,可算是飾物和髮型兩項。飾物我不打算詳細說,因為直到現在,我還是週期性地收集某類飾物,有時候是耳環,有時候是項鍊,有時候收集某一個motif的,而每次的瘋狂收集,都是緣於看到身邊有人把一件精品戴在身上。最不知所謂的那一陣子,是收集公主髮夾和髮簪。對上一次應該是收集項鍊。我的髮型潮流,真的完全是跟身邊的人轉。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從小就留一把長頭髮,直到大二才決心剪掉。初中的時候我多數是束馬尾回校,只是有時候,會突然想女性化一點,就會偶爾束公主頭。直到中四的時候,由於某人說我束公主頭比較好看(而他一直不願意直說的理由就是我的臉很圓),我就一直束著公主頭上學,直到我們不再說話的那天,我刻意地束了一條高高的馬尾回校。中六時興起陶瓷曲髮,我看到同班同學的頭髮很漂亮,於是我又明目張膽地去電了一個髮。那陣子我對上學的髮飾很講究。學校只容許黑和深藍的髮圈,於是我就搜羅了大大小小星形的、心形的髮飾,都是黑色和深藍的,沒違規。曲髮的時候我多會束兩條辮的公主頭。不用上學的時候,因為受家姐影響,我就試著束髻,用一支髮簪支撐,很高難度。上了大學之後就幾乎不再束頭髮,但染過古怪的顏色。我想,我算是很遲才第一次染髮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