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看電視.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看電視. Show all posts

Monday, August 13, 2012

「惜福、感恩」




我最喜歡的佳妮終於要走了。

喜歡她最初是因為她那慵懶而動聽的聲音。她其實只是34歲,可是說起話來都像飽歷風霜看透世情,加上她的姿態和聲音,那種嫵媚的味道教我著迷。我希望到我三十多歲的時候,也有她的智慧和嫵媚,那是由時間和經歷沉澱而成的。

她的離場也是漂亮得不得了。

當男嘉賓的片段透露她就是他的心動女生後,她側著頭微笑著聽他的表白。然後她感謝他,然後輕輕地說,你再說點甚麼吧,你再給我下點藥吧。她就是那樣自若地享受著他的愛慕。

他再說了點話後,她就嫣然一笑,說,我願意。



離開之前,她跟其他女嘉賓說,要惜福和感恩,你們那個百份百相配的男生還未來,所以要有多一點包容。

說得多好啊。



樂嘉老師說她是節目開播以來,最有智慧的女生。確然我不是一開播就追看,但我倒是看著佳妮來,看著她走,而像她那樣的女人,真的難得啊。

品味別人的人生智慧

昨晚幾乎沒睡,一來是因為傑生會的事總算定了下來,也就代表了我們有一些人要重新出發去接受新的挑戰,讓我既激動又興奮,二來,是因為回家之後看了《非誠勿擾》的錄影,見證了我最欣賞的女嘉賓終於牽手成功離開舞台。

大概我的圈子裡沒有誰會看《非誠》這個相親節目,有一次跟朋友說起這個節目有多好看,他二話不說就否定了,說看這種水平的節目浪費時間,跟看盛女一樣無謂。於是我後來我跟這位朋友就愈來愈少對話了。確實,《非誠》是我爸媽先開始看的。因為我跟爸見面的時間不多,於是只要是我不太抗拒的節目,我都盡量坐在爸爸旁邊一起看,後來看《非誠》就變了家裡的親子節目。

讓我略略介紹一下節目的流程吧。台上站著的有24位女嘉賓,假如女嘉賓跟男嘉賓牽手成功的話(又或者是悄悄地離場不玩的話),就會由一位新的女孩補上。每一集大概會有5位男嘉賓上場,每位男生一上場可以先選他的「心動女生」,當然啦,你喜歡人家到最後人家不一定也選你,甚或是,在對話的過程裡他會發現有滄海遺珠,其實另一位更適合自己。然後主持和老師們就會引導女生們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對男生提問,而男生方面呢,則準備了3條影片去介紹自己,每一條片後會有一輪發言,那就是說,女生有4次自由發言的機會。一般來說,如果男生自己沒太多想法的話,三條片子會是自我介紹、理想女生、朋友評價。(而通常有朋友評價的片子,出事的機率很高,大概真的是近朱者赤,朋友出場會把男生的缺點放大十倍吧。)過程中女生覺得不喜歡的話,就隨時滅燈,如果到最後她留燈,而他又願意帶她走的話,那就牽手成功了啊。從結構來講,這個節目是guided speed dating。

《非誠》好看的地方在於主持和兩位老師的人生閱歷很豐富,而他們的觀察力和影響力都異於常人。在三位的引導之下,男女嘉賓都能夠對自己更加瞭解,從而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的擇偶條件。很多時候,特別是對於相處時間不短的女嘉賓,三位老師對她的瞭解比她對自己更清晰,有些看久了的女嘉賓,到離開的時候都比從前自信和踏實。大概是過程中,三位老師不吝嗇他們那些尖銳的問題。有些女嘉賓說話裡暗示她的傷痛經歷,他們偏要問;有些時候,她們有些不踏實的擇偶觀,他們偏會挑戰她。他們是嚴厲的人生教練之餘,在適當時候也會優雅地打圓場,讓被批評的人舒坦地消化他們的說話。

而極喜歡觀察人的我,在這個節目裡看到人生百態啊。有些人一直逃避過去的傷痛,有些人的自我形象跟給別人的印象落差太大,有些人活在幻想裡,有些人一切都好只差一點勇氣。我讀懂她們,因為她們的說話裡隱藏了很多信息,更重要的是,老師們用高水平的盤問技巧確認了我很多想法。所以我就愈看愈著迷了哦。

這一篇我想寫很久了,因為我一直都想為這個節目平反一下(也為我看電視的品味平反平反);看這個節目並不是為了看別人的大龍鳳,而是細味別人的人生智慧。

Tuesday, May 15, 2012

《Once Upon A Time》:現實世界裡的童話故事


這些日子以來,我在工作上遇到其中一件好幸福的事,就是能夠認識到A。A是Y多年來的摯友,Y經常跟我提及她,於是理所當然地,Y在成為我的客戶之後,把A也介紹給我認識。她還沒有成為我的客戶,可是卻成為我的書友和戲腳。A的性格隨和單純,想法有時候很理想化和夢幻,但跟她相處下來卻會覺得這些想法跟她本人的氣質很相配。我們都喜歡讀某些chick lit和童話故事,也許是因為有共同興趣,又也許因為我們的大學本科都是唸英文的,所以我很喜歡跟她聊天相處。

最近我迷上一套以童話為主題的美劇《Once Upon A Time》,看過第一集之後覺得不得了,立刻就想起A,於是whatsapp她著她去看看,誰知道她一直都有在看。她說,她最初在看的時候都不敢跟人說,怕別人笑她的選劇品味。我心想,A本來就像一個從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人,我酷愛童話故事這件事情跟我給外人的印象,才是真正的落差啊。

話說回來,《Once Upon A Time》可真是個驚喜。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當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就如一般人以為的「從此以後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地走進教堂,故事才真正開始。極度憎恨白雪公主的皇后踏進會場,誓言要讓所有童話人物失去他們最愛的人和事。童話人物明白皇后將要使用最惡毒的「黑魔法」,於是紛紛尋找逃生的辦法。他們發現了只要把靈樹造成一個器皿,就是保護一個人,但也只能夠保護一個人;經過討論後,他們決定在皇后重臨的日子保護正在懷孕的白雪公主。但事與願違,在皇后來臨的那天,孩子就要出生了;於是,孩子帶著救世主的使命被放進用靈樹造成的衣櫥裡,被送到我們的世界去。而童話世界裡的人物,也被黑魔法捲到我們的世界,失去了全部的記憶,也失去了幸福。

故事的背景已經教我覺得很吸引,因為我暗地裡是相信這件事有可能會發生的!(難道你不覺得我們身邊有不少人都不像活在現實世界嗎?)

說真的,電視劇裡的童話人物其實一點也不完美,也不見得單純。他們唯一擁有的童話特質是強大的信念—相信真愛、相信勇氣、相信友誼、相信理想。如果信念就是童話的本質(而不是那些「從此以後幸福快樂地生活」的無稽結局),那麼,我和A應該都很快會甦醒,然後記得我們本來的身份(笑)。

而關於A這個人,我以後再寫,因為她實在是很好的題材呢。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你們我們他們

朋友仔H是無記的編劇,早陣子召喚我們捧場看《你們我們他們》。不是每一集都是她寫的,可是我這個忠心的朋友每一晚就孵在電視前,等待編劇的名字出現,這樣下來,我就把十集都看完。

每一晚看完這個節目,心裡總是很激動。幾米的書,就是把愛情的cliche抽出來然後放大。我所聽過的愛情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些情節。我特別喜歡朋友仔寫的其中一集,說的是一樣的情節裡,如果主人公做了不同的選擇,故事就不一樣了。那兩個人其實每一天都擦身而過,,可是他選擇不去認識她,於是故事就沒辦法寫下去。

於是我就解答到朋友們給我的問題。他們總是問我,身邊有那麼多好的男生,難道真的是一個也不喜歡嗎?其實很簡單,只是我沒有那樣的耐性和心思去對一個人好,特別是當你對一個人好的時候,別人不一定回應。可能也跟緣份有關吧,而認識久了的人自然也會把相處方式變成習慣。

不過呢,A和A確實是一個好例子呢。本來他們也可以擦身而過,可是他們都沒有忽略故事的細節,於是就找到彼此。呵。

Friday, October 29, 2010

障礙並不在年齡

又寫《抱抱俏佳人》。

昕處處不願在人前承認風,表面上是因為年齡,但那個最根本的矛盾其實是勇氣。我不瞭解跟一個比自己年小五年的人拍拖是怎樣的感覺,而對我來說,年齡其實是一種感覺而不是一個數字。只要對方成熟得讓自己安心,比自己年小也不是大問題。(比自己年長的又怎樣,有很多不也是像孩子一樣吧?)

昕說她跟風一起的時候可以做回成為女強人之前的自己。於是我在想,也許她對風的若即若離,其實是兩個她的爭戰。一方面她想放下女強人的身份,另一方面覺得女強人這個保護罩讓她很安心。她不知道風的出現是否值得她放下自己的防線,於是自然地她就不停地做這個放下身段的實驗。

早陣子我已經在想,假如我沒有戀愛的對像,並不是因為我不可愛,而是因為我沒有那樣的勇氣豁出去。當你開始覺得自己的生活挺好,讓另一個人走進自己生命裡的機會成本就顯得很大。更何況,我知道我會喜歡上的人,大概跟我也有一樣的體會,於是沒有誰會輕舉妄動。那是因為事業和朋友之類的,能夠在自己掌握之內所以教人安心,但愛情卻不能明言。

Sunday, September 26, 2010

不要笑我幼稚



這個下午,剛好看到這個卡通,我笑得很快樂。其實我就是會被這樣單純的快樂感染。(喂,今日看了的那一集好感人啊。熊貓跟毛毛熊談戀愛。)

Wednesday, June 9, 2010

近日我是電視迷

- 除了看《談情說案》之外,數數手指,最近真的看了不少電視劇。首先是補選那陣子看的《Change》,然後是野田妹破格演出的《Last Friends》,再來就是J用席幕容來引誘我看的《海派甜心》,最近看的,是從前甚少看電視劇的C極力推薦的《下一站幸福》。

- 由看《Change》到現在,不足一個月,中間我去了一個星期旅行。這麼一來,其實我整個月都在看電視。

- 基本上我一開始了看一套電視劇,大概三天就看完。怎會看得完?呵,不眠不休地看。

- C叫我看《下一站幸福》的時候,不停地跟我說光晞換了髮型之後,跟M很像。其實不只髮型像,連表情神態都很相似。

- 唯有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我的情感會有一刻活起來。在《海派甜心》和《下一站幸福》之間,我跟J和C談到傷害。那天J問我,是不是受過甚麼傷害,於是對愛情再也沒有期盼。後來我想著,就覺得有些傷害,不一定要兩個人曾經走在一起才會造成。那些還未成形的愛情,那些沒有被接受的感覺,都可以變成傷害。於是,怎樣才不會受傷呢?如果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能欣然接受別人的好意,而對對方沒有感覺的話,說一聲謝謝,但不好意思我對你沒有愛情,那樣不就是很好嗎。

- 當然我是在天馬行空地發夢啦。我只能做到的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和遇上感覺對的人,無論如何也要盡力地愛一次。

- 保護自己不受傷的方法,就是叫自己不再對自己沒辦法控制的,抱任何期待。

- 其實這樣也很矛盾,因為有些人,就是喜歡在愛情裡玩博奕。或者應該說,你沒有辦法不玩。沒有期待,也不去嘗試做越界的事,似乎贏的機會不大。

- 說到底,我真的沒有辦法坦然去面對那些fatal attraction。那些是我全心全意愛過的人啊。矛盾的是,有時候,因為很喜歡,所以想這些人仍然在自己的生命裡有一個位置,但又有時候,當你發現那些人的與別不同,我又會覺得,不如不見。

- 因為這樣,有些祝褔打氣恭賀說話之類的,我只能夠用很曲線的方法說出來,希望有人對號入座。

識少少扮代表之拆解偽英國文化

近期最富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節目,可算是《談情說案》。新劇剛播出的時候,報章就已經說該劇有抄襲之嫌,而很明顯,說是「有嫌疑」,也已經很厚道。那篇報導裡受訪者的邏輯也真的可笑至極,有興趣的自己上網找來看看。

除此之外,此劇最大的賣點就是偽科學。雖然我真的很喜歡林峯,但他演的Professor King也真的不夠爭氣,每一集他說的物理理論都出錯。剛好我認識的人裡面,有物理系的博士生,有物理教師,也有生化系的博士生,於是我不需要費神,每天都會有人在facebook上提醒我新一集又錯了甚麼。偽科學就已經夠好笑,但讓我笑得最厲害的,是Pro生的偽英國文化背景。我不是在英國長大,但也總算是唸英國文學的人,也在英國生活了一段日子,大概我也有資格去就我所觀察到的英國人去略評這個角色。

那天我跟A,一口氣看整個星期的《談情說案》,每一次Pro生開口說話我們就忍不住狂笑。記得最初的時候,有一段Kingsley跟Gordon的對話裡,Kingsley暗寸Gordon遲到,那一段還好,帶點含蓄也有點接近英式的sarcasm,可惜Gordon唯恐各位不知道這是「英式的」,把腸也畫出來。後來讓我和A笑起來的,就是Pro生無論做了甚麼跟常人有異的事,Gordon(或其他人,但多數是Gordon)解釋為「因為他在英國生活了很多年」。根據劇情所說,Pro生最大的興趣就是做研究,交際不多,而且他在中學畢業後才到英國升學。所謂「近朱者赤」,Pro生的朋友Gordon如此正常,為何他會那樣「英式」?明明中學的時候會去吃餐蛋麵,為甚麼他「英式」得像覺得香港的一切也很陌生?

今天劇情說到Pro生跟犀利妹去打邊爐,他的樣子簡直就是沒有打過邊爐一樣。他說,他在英國生活多先,吃芝士火鍋的機會比打邊爐來得來。聽到這裡,我笑到停不了,忍不住問一句,究竟他去了哪個英國讀書?如果你跟我說,你吃炸魚薯條比打邊爐多,我接受;如果你跟我說,你家教嚴,家裡不喜歡打邊爐,我也接受。但芝士火鍋?據我所知在英國找個地方打邊爐比吃芝士火鍋容易。

說回英式幽默。英國人覺得好笑的,跟我們覺得好笑的,很不一樣。在這裡住了那麼久,我發現每一次他們說笑話,即是他們的sarcasm,我會一點也笑不出來。反而我們喜歡玩的word pun,他們覺得太直接,不夠含蓄。我們喜歡的「食字」,在莎士比亞的劇裡就經常出現,但原本的莎劇,不是我們現在認知的「高級文學」,而是流行文化大眾娛樂。高尚人士的對話裡,還是會充滿著sarcasm。要做到挖苦人的效果,除了要用字聰明之外,說話需要一種力度,而且要帶一個認真的表情。Pro生的溫文儒雅,比較像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作為英國紳士,他還欠了一份傲氣。

那一集說到犀利妹請Pro生吃飯,他對吃飯地點沒意見,對菜色沒意見,結果因為菜不合胃口而轉個頭自己去吃意粉。其實在我認知的英國人身上,是絕對不會發生的。英國人很重視公平,人家幫你一次,你就很自然會回禮。如果是吃飯的話,不會爭著點菜,但英國人最少會把把己喜歡的不喜歡的說出來,而不會怕因為自己有意見而冒犯他人。我對Pro生角色的批評,不在於他不夠英式,而是劇中所有人都把他的「紳士行為」歸因於他的「英國背景」,但事實上,他的行為背後的誘因一點也不英式。其實不如說,他貴族出身,家教甚嚴,於是為人君子,這樣我覺得合理多了。

(題外話。A說,Pro生的衣著帶動新的時裝潮流,並能夠用一個數字來形容。而我在想,如果有哪一集有哪一位Pro家的人提到莎士比亞,而以讀過莎士比亞而沾沾地認為自己好有修養,我會笑。劇還是會看下去的。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懂一點物理也懂一點英國文化?擁有我這樣的背景,看此劇特別感到有趣。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捧林峯場啦。)

Thursday, May 13, 2010

由《Change》說到補選

第一次知道有《Change》這電視劇,是在無記的廣告裡看到,後來驅使我去追看的,是因為蘋果日報在解釋公投時提起。那一天蘋果日報是在解釋五區總辭是否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筆者以《Change》作為例子,說劇中的首相朝倉(即木村拓哉)因為政府腐敗而解散國會,讓人民再選能者,是還政於民的做法。就是因為這麼一提,我一交完了功課就開始看《Change》。

當然,電視劇就是電視劇,朝倉在一個月內由小學教師成為了首相實在是戲劇化得太誇張,而他不眠不休地為民請命,然後打動了身邊的人為他賣命,也是日劇必備的煽情元素。但撇開這些不談,朝倉對報務人民的熱誠,叫我要反思一下自己對政治、對香港政府的看法。最近發生的有兩件大事,英國大選和香港立法會補選。我對英國大選的瞭解不深,主要是因為我對英國政制不瞭解。但身在英國的我,發現早陣子每天打開電視都是在討論大選,辯論當晚我的同屋是齊齊整整地在電視機前把辯論足本看完,而在投票日之前他們都把大選掛在嘴邊。這裡的人,都很關心自己的國家,又或者應該說,他們很重視自己手上的一票,不會白白錯失表態的機會。

在香港大家一直都不太關心選舉,某程度上是因為大家不知道自己手上的一票有何意義。選了出來之後,有多少會監察當選了的人有沒有兌現承諾?在英國的這些日子,我跟朋友常常談到香港,大家多少都會覺得,香港的狀況愈來愈差。感覺上,現在在政府高高在上的人,是以明哲保身為方針,在沒有競爭的(而事實上他們也許不太想做那份工)情況下,我們可以期望他們會有多盡心盡力地去改善我們的生活?

今日跟N和Y說到星期日的補選,N跟我一樣很清楚知道自己那一票的份量有多重,而Y對於投票有點猶豫。Y視這次補選為補選,但他知道在「五區公投」的框架下,他即使本著「這次只是補選」的心態去投,他的票都會是政治工具,於是他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投。

我記得,在中學的時候每一年的學生會選舉,老師都會走出來叫我們盡學生會會員的義務去投票,即使投白票,也得去投。有一年,我對兩個內閣也不信任,於是我真的投了白票。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表態的方法。政府那些高官曲線地叫市民不要投票的做法,實在做得太過份,也有失身份。Y確實可以投白票去拒絕承認這次的公投運動,但如果一個人有像Y一樣,認為補選不應該被加上另一重意義,那就應該藉這個機會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香港有公投法,可以全民表決的話,他們需要這樣以補選過橋嗎?你希望自己真的能夠為切身的事表態嗎?如果你覺得無論選誰都被逼加上支持\反對普選的標籤,那其實你心底裡是贊成還是反對?

我跟N說,我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那一票像這次一樣重。正如我之前所說,從來選議員,那一票都不知投到哪裡去,難得這一次,我手上的一票,是為著一些我知道的東西而投。就當是為了自己也好,5月16日,手上有票的人都請去投票。

(題外話。我跟A說我在看《Change》,A說朝倉當上首相就是因為長得好看。我說,反正都是不懂工作的話,選個好看的起碼叫人心曠神怡,反正現在的特首都沒為我們做甚麼,不如叫林峯去做。我把這段話給N說去。N說,如果林峯做特首她會支持,但選男歌手就免了。

另外還跟N談到功能組別,說到謝偉俊有多不知所謂。事實上,他無端端從旅遊界進入了議會,已經是一件不知所謂的事。後來我再想,有沒有可能他其實是無間道,他正在忍辱負重地告訴我們功能組別的禍害有多嚴重?)

Sunday, May 2, 2010

偶然遇上的驚嚇

記得SACT第二季最後的一集嗎?Big跟在法國認識的女子訂婚了,還邀請Carrie去他的訂婚派對。Carrie沒有去,但在回家的路上,他們遇上了。她問了他那個問題,為甚麼不是她。

作為一個站在Big和Carrie的未來的人,我當然知道這段關係最荒謬的地方是,Big和Carrie最後是結婚了。(而聽說,他們在電影的第二集裡仍未離婚,真的可喜可賀。)但我問自己,如果我是Carrie,那一刻我會怎樣?

看這一集,我想起一些舊事。剛上大一的時候,我總是一個人匆匆忙忙地在校園裡走過,因為最初的時候我實在沒有不是中學就認識的朋友,而我總是想在本科以外,多學一點。午飯時間我去上日文課,所以不會踫到同學,又或許,我根本就是想自閉吧。其實那時候我很怕在校園裡踫見J,因為我不想他說我選錯科,也不想他看到我那副不會打扮的模樣。(補充。那時候我是穿Tee shirt短褲和波鞋上學,還會穿學院的風衣,和用背包。還有,那時候我總是一副睡不醒的樣子,因為還沒有習慣要捱夜的生活。)我記得那一年J生日,我在MSN裡祝他生日快樂,然後隨口說如果在校園裡踫上就請他吃午飯。結果第二天,上了一個月學也沒踫過他的我,竟然在午飯時間被他抓個正著。那次被逼著同檯吃飯,感覺還好,我以為再踫見他也沒有問題了。只是我沒想到,踫見他和一個女子並肩而行,會是另一回事。

那天我要去S那裡過夜,於是抱了電腦去圖書館做功課,圖書館關了我才去找S。就這樣,我在圖書館門口踫上J和一個女生。他上前跟我閒聊幾句,然後他和她交換了一個眼神,說了句在某個地方等之類的話。然後,我跟她,在圖書館裡一起乘同一部升降機。我記得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呼吸停頓了,然後在我離開升降機的時候,對她微笑了一個。結果那一晚,我面對著電腦,一個字都沒有寫,就只是坐在靠欄杆的單人位裡,感到呼吸困難和不知所措,但眼淚悶在胸口哭不出來。

只有那一次,我為著「為甚麼不是我」而心痛得無法呼吸。後來重回大學之後,也看過他和她在一起,只是我通常會選擇視而不見,又或者裝忙快步離開;喝一口咖啡之後,又重新回到讀書的時間。除了圖書館的那一次之後,後來的偶遇,我都不再小題大做地跟朋友報告,因為都已經習慣了。

能夠為著一個人幸福地跟其他人一起而心痛,也就證明自己是真心地付出過。對Carrie來說,也只有Big拖著另一個女人,她才會難過得要吐吧。也許這些是應該要忘掉的事,但由於我不知道自己甚時候(又甚至是,會不會)再有這些深刻的感受,於是我還是需要在自己忘掉之前寫下來。

(因著他在我的網誌裡出現的高頻率,有朋友關心過我是否從來未忘情。但在我看來,其實我最迷戀的,是我自己。我需要用我的文字來記錄我經歷過的,只是剛好,他帶給我很多深刻的感受。忘情與否?也許已經忘了,也許不。)

Saturday, April 10, 2010

近日(納納雜關於這一個多星期的近日)

- 這個星期二和三在倫敦待上了兩天,為的是考一個入職試(說是入職試,但實在距離入職有幾千里那麼遠)。這次的倫敦之行是最開心的一次。雖然行到腳也不願再動,但卻很快樂地用意志拖著身子多走幾步。這次去倫敦住在媽媽的老朋友家裡,叔叔和姨姨一家非常好客,對我十分照顧。另外我還去Tate Modern看了兩個展覽,感覺很充實。

- 其中一個是Van Desburg and the internatonal avant-garde的展,裡面有我喜歡的Mondrian的畫。其實De Stijl的藝術家的用色和構圖理念都很相似,在最初的一兩個展館裡,我分不出Van Desburg和Mondrian的畫。於是我問自己,為甚麼我喜歡Mondrian。(在認不出Mondrian的畫時,有一刻我感到十分慚愧。)後來細心看,我就知道它們的不同。我喜歡Mondrian,因為他的畫平衡感很好,而且有伸延的可能。

- 我想起很久以前跟M逛街,看到一件Mondrian的外套。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Van Desburg\ De Stijl而不是Mondrian。是男裝,但我喜歡得不得了,剩下的唯一一件我穿上去剛好合身。結果是沒有買啦。

- 除了Mondrian之外,我很喜歡van Gogh,也有兩件van Gogh的衣服。我甚至把衣服穿去考19th Century Art的試。(最後我真的考得很高分啊,不過跟衣服沒關係啦。我本來就是最喜歡這個時期的畫作。)

- 我真的很想到拍賣行工作。

- 用手機上網的日子裡,我只能上facebook,於是總是不停在按facebook。有一天我看到他在她的wall上說生日快樂,於是我的胃就開始不舒服。是有一點吃醋吧。但那些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而他和她跟我也不如昔日的親密,我也不懂為甚麼一句生日快樂就能喚醒那個沒有自信和不安的我。有好一陣子,我對那時候的事完全沒有了記憶,但最近我卻感到到那些記憶似乎要浮現出來。沒有關係,我不會逃避的,有需要的時候我一定會把它們處理掉。

- 有點要生病的跡象。因為感覺很差所以我隨心地睡覺,結果一整晚沒睡,不經不覺看到《交響情人夢》的最後一集。我很喜歡野田妹,因為她是我不能成為的那種女孩。我是那種扁扁嘴都會讓人破口大罵的女孩,哪裡像野田妹,扁嘴扁得那麼委屈和可愛。

- 千秋王子也很有型,但我最喜歡他那些驚恐的表情和不屑的樣子,很有喜劇味道。

- 記得家姐教我彈琴的時候,我說我太老了,應該學不好古典,彈得到流行曲已經很開心。她說,她小時候學琴的時候,聽到一首古典音樂覺得很喜歡,於是以它為目標來練琴,有一天真的學會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學野田妹比賽那首舒伯特。

- 我家裡有很多藝術家呢。不知怎的,看到他們的作品,我就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其實我有很多想法想表達出來,但因為小時候沒有好好鍛鍊技巧,於是有話無從說起。我應該是一個畫畫和寫字的人吧。也不用急,這是一輩是要做的事。

今天只看交響情人夢

今日累得不行,狂睡了一個下午,大概又是生病的前奏。最近我發現自己是連睡覺都不能專心的人,於是我不停提醒自己,每一次只做一件事,連娛樂也得專心。如果不能專心休息,又怎會有工作的精神?

某一天N跟我說,如果我人在香港,就會找我去看交響情人夢的電影。現在想起這個邀請我都會笑。

其實《交響情人夢》的電視劇在香港播的時候我沒有看,雖然每個週末晚上我弟都「準過鬧鐘」地坐在電視前。弟是一個專注度很高的人,對於他喜歡的東西,他不會放過。他就是喜歡一切關於音樂和飛行的東西。他喜歡的音樂跟我喜歡的不一樣。我喜歡有人聲的,但他喜歡樂器。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我一聽純樂器的就會渴睡或不耐煩,可能因為我不懂吧。又或者我喜歡人聲裡抽象的感覺。弟總是可以很專心地聽音樂,而他就是那種可以只做一件事的人。

因為掛念弟,因為想起N的邀請,因為身體不舒服但欠缺擁抱,我決心專注地看一回兒《交響情人夢》。原來真的很令人快樂,看到野田妹的傻勁我真的忍不住笑出聲來,差點兒打翻了粥。我回來的時候,不如我們找一個週末,來我家一起多看一次好不好?

(題外話。聽說林峯的新劇在五月二十四號首播,我快樂得不停跟人說,好明顯這是為我而播的。因為在網上可以看到第一集的時候,應該就是我生日的那天。沒有白馬王子,也沒有千秋王子,有玉樹先頂著也不錯。)

Friday, March 26, 2010

有朋友說我很喜歡書我總是不以為然。有一天,我坐在床上讀小說的時候,突然煩惱起來。我看著滿瀉的書架,和因為書架滿了而堆起來的書,我就在想,以後要怎麼把書帶回香港才好。這樣才教我覺得,原來自己真的很喜歡看書。

今天發燒起來,人有點混沌。每次生病的時候我的睡眠規律都會變得很差。我不是那種,可以因為病而睡上十多個小時的人,我會比平常早一點覺得累,但睡醒之後,正常的睡眠時間就會失眠。於是在病的時候,我會特別想看流行愛情小說。家裡有的書種很雜,而有一些我喜歡的流行文學作者的書,我還是會買。這些書好看在於故事很直接,而又有吸引你追看下去的力量。病的時候,人是會軟弱一點,於是就想借來自別人的愛情的一點溫暖吧。可惜現在我枕邊只有一本關於喪屍的小說,真夠浪漫。

書看不成了,我就上網追看電視。最近追看的,是《The Good Wife》,其實早就想看了。自從我想通了律師的角色之後,就喜歡上看美國的legal drama,有時還嫌裡面的故事太人性化了點。但legal drama裡的人專業、漂亮,故事裡面有奸計有矛盾,怎會不好看?《The Good Wife》裡面的Peter是Mr Big。對,SATC的Mr Big。不知怎的,他在我心裡就只能是Mr Big,就算他現在演Peter Florrick,都只是Mr Big的延續。

Sunday, February 21, 2010

沒有答案就是問題的答案

我習慣了閱讀過後,要找些時候看著電視劇來思考,但自從來了英國,不知道是我的轉數高了,還是無線的劇集差了,我在這裡翻看零三零四年的無線電視劇,看後我對劇的想法總是比書的想法多。果真是本末倒置。

上個夏天遇上了無線深夜重播《衝上雲霄》,於是提起我興趣上網重溫,但看到一半就停下來了。這兩天不務正業,我就由劇集中間開始看。開始的那一集,故事已經講到那些年青人成為了最初級的機師,那些年長的,感情方面都已經有著落,Vincent跟Belle結了婚,Sam和Zoe開始拍拖。

現在看舊的無記劇,就覺得從前的感情橋段簡單得多,編劇也比較合情理。那些讓愛和曖昧,都是二十多歲的年青人的事情,不像現在的劇,畢打裡社長和老總都一把年紀了還玩曖昧。

《衝上雲霄》老嫩兩條感情線都跟讓愛有關。有趣的是,年輕的那組三角形裡,Issac讓愛讓得義無反顧,義字先行,心裡再痛也打死不說漏一個字。反而老的三位,讓愛之後就顯得拖拉。因為閱歷深,也因為友誼深厚,於是真相大白後Vincent不願意Sam犧牲自己去成全他,只是他沒想到,他執意追根究底,只會讓原有的幸福和諧失衡。其實Belle和Sam都答不出是否已經放下了對方,因為這個問題,本來就不是一個yes-no question。只要是你真心愛過的人,那個人在你心裡都會有一個位置,大部份時候你都忘記了那個人,而某些時候,那個人就會有一刻跑到你心頭,於是你會想一下「如果」。想一下「如果」算得上是不忠嗎?我覺得,每個人在人生路上走的路愈遠,行李裡承載的情感和回憶就愈重。薄情的人會令自己的行李愈輕愈好,但重情的人,會把遇到過的人和事,抽起最精華的部份,好好珍藏。有時候,一個人想起舊情人,也不過是自省的過程,想到「如果」,也許就會得出一個結論,跟現在的那位一起真的很幸福。

所以,假如有人問另一個人,放下了某君與否,沒有答案是正常的。也許問題的答案,在於是否懂得問對的問題,那就是,放下感情沒有。(故事的結局,我早就知道,其實裡面的人,都把真正的問題發現得太遲。)

Tuesday, February 2, 2010

那年的夢想

新年的時候我才說要少看點電視,今天一整天在做正經事,竟然專心得肌肉緊張,累了也不敢睡,但卻沒精神讀報。於是,我上網隨便找好看的電視劇,讓腦袋放鬆一下。結果人是放鬆下來,但愈看愈精神。

終於我鼓起勇氣看《東方茱麗葉》。曾幾何時,在那個愛做白日夢的年紀,我的腦袋裡只有藝術和愛情。那陣子每天放學都要看一套半套(對,是以套計)少女漫畫,想像著自己身在那種劇情之中,而我最喜歡的就是《東京茱麗葉》,也就是電視劇的原著。那年我的夢想是成為時裝設計師,於是就特別喜歡這個故事。漫畫裡的亮和穗努力地脫離家庭背景的枷鎖,努力地在時裝界閃閃發亮,我只能說一句,好有型。

要把這個故事拍成電視劇真的有點難度,選角難,要拍出那種「時裝界的頂尖之爭」的感覺也難。看了第一集就覺得,因為兩方面都沒辦法做到,電視劇就只能注重愛情線。每次吳尊跟林依晨有對手戲,我就很想叫吳尊說快一點和收起那個奸奸地的笑臉,那跟「好有型的天才設計師」很不配合呢。雖然跟原著不能比,但我還是躲在被窩裡一面看一面偷笑。

說起漫畫,那年自從他們因為意外,沒有買餘下的冊數給我做生日禮物之後,我就一直只有頭七冊。而成為設計師的夢想,其實這些年來,我也有幾次有衝動想報讀相關的課程,只是每次我都跟自己說,還是等到賺到錢才讀吧。現在我就明白,到「賺到錢」的時候,也許就已經分身不暇了,也許賺回來的錢,用了來在工作方面進修。把那年的夢想記下來,是提醒自己,將來有機會的時候,要盡力把它實現,而我會跟我的孩子說,書讀得好也不一定要走主流的路。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十年潮流:娛樂篇

興之所至,不如完成娛樂篇再讀書。雖然從小就有很多人以為我是書呆子,但事實上我大部份時間都花在看電視、看書和看動漫上。

我家的電視基本上是長開的,而我也習慣了一面看電視一面做功課。由零零年說起,那陣子應該是瓊瑤熱。我將對環珠格格的熱愛,移情到無線買入的《情深深雨濛濛》上,每天我都準時棒著飯碗在電視前追看。大概是那個時候,家裡的人喜歡北上消費,而那個時候很容易就買到一整套的台劇,於是我迷上了《流星花園》,後來媽加入了追電視劇的大隊,我們就開始了追韓劇,看完了《藍色生死戀》就看《冬季戀歌》,然後因為喜歡上宋慧喬就追《All-in》,之後連無線播的《天國的階梯》都不放過,當然還有後來很受歡迎的《大長今》。如此數韓劇,就已經數到二零零五年了。(當然,我看過的韓劇,又豈此這三數套。)看過的台劇裡,最深印象的是《愛情白皮書》,那陣子失戀,一個人在晚上看錄影哭個死去活來,多難受。另外就是最近的《惡作劇之吻》和《命中注定我愛你》,也讓我感動哭過。

至於無線出品,我記得的應該由零二年開始。《情牽百子櫃》的主題曲我到現在還是不用看歌詞。那一年還有阿旺。那時候我在預備會考,但都會準時看呂四娘。我到現在還記得《衝上雲霄》裡的佛羅倫斯,而主題曲仍然在我的playlist上。十月初五組合的《西關大少》也很好看。我記得《隔世追兇》結局的那一天,我得了那個大獎,晚上就在元朗跟大家一起追結局。當然少不了的是十年以來最精彩的《棟篤神探》。看《天涯俠醫》我開始喜歡上林峯,但那時我並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只知道他跟唐寧很合襯。之後的要看看無線網頁才記得。我記得在畫室裡聽見兩位六歲未足的小朋友在討論《胭脂水粉》的劇情。那時候還在讀法律的我,聽第一集《識法代言人》裡,汪阿姐的結案陳詞令我很頭痛,但我喜歡夏雨的才子爸爸角色。也是關於法律的有《潮爆大狀》、《律政新人王2》和《老婆大人》。當然還有經典的《野蠻奶奶》系列、《溏心》系列和《古靈精探》系列。凡是有黃子華的,我都有看。古怪演員組合的,我都會看,例如《王老虎搶親》、《東山飄雨西關晴》和《桌球天王》。數到這裡,我開始明白我的時間消失在哪裡。

書我其實看得很雜,但十年之間其實有明顯的時期之分。中二到中三是我的「中文時期」,那陣子因為受不了中文只有七十多分於是拼命看散文和小說。那時候喜歡看張曉風和杏林子的散文,並且在不知不覺之間把張愛玲的《半生緣》看過了。因為我看的書很厚,而且開始讀一類書之後就只往裡面鑽,於是每一次的親子閱讀報告我都是不及格的(ERS也是一樣)。中四之前我都不看英文書,可是中三考試過後,恩師送我一本Harry Potter 4的硬皮英國版,因為這一番美意(她以為我早就把頭三冊看完了),我硬著頭皮把四本一次過看完,於是也開始了看英文的故事書,對,是小孩看的那些。那兩年專心預備會考,其實都沒多餘時間看書,即使有時間,我看的是《十萬個為甚麼》那一類關於科學的書。會考過後我迷上了寫作,也因此開始因為自己文學水平低而自卑。往後的兩年,我拼命看那些我當時看不懂的書,唐詩宋詞我看,新詩我也看,五四時期作家的我都看,總之當時就是覺得即使讀不懂也都要讀。同時我也看上了心理學,於是讀了很多本英文版關於兩性關係的書,又讀了很多關於故事治療的。在休學的一年裡,我專注看本土文學,讀了很多董啟章、西西、王貽興等等的書。這十年間,我看過是震撼的小說,是董啟章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讀的時候我正在一家藝術雜誌社裡做實習,晚上我就不睡覺都要把書一直讀。我對這本書的印象最深刻,也許不能以藝術價值的角度去跟其他書比較,只是它出現在對的時候,那陣子我剛好有能夠把書讀懂的智慧和心境去讀。後來的兩、三年看書就成為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我就沒辦法找出我閱讀的潮流了。

音樂方面,千禧年是偶像派的年代,當然我也是聽他們廣東歌長大的。那時候上網並不普及,零用又不多,所以也沒有聽歌的習慣。常聽的,都是問同學借回來,錄了MD來聽。那陣子大概很多人喜歡陳奕迅,嗯,當時《幸福摩天輪》已經是唱得街知巷聞的吧,但我卻不喜歡。那時時喜歡剛出道的容祖兒,喜歡她那首《逃避你》。後來開始花零用在音樂上的時候就買蔡依林的唱片。除了有祖兒的歌陪我長大之外,當然還有之前早就寫過的周杰倫。不太聽英文歌,除了因為J而喜歡上的Westlife之外,那隻《Coast to Coast》,一聽就已經十年,到現在還偶爾會聽。另外喜歡還的英文歌有幾首:因為玻璃之城而喜歡的Try to remember,跳舞做warm up常用的Every day I love you,現在我還在用來做鈴聲的I knew I love you。後來上了大學之後,反而少聽中文歌,愛上了Jazz和輕音樂。買了很多唱片,很多是看了電影之後喜歡而買的原聲唱片,也有法文歌。後來因為想瞭解某人喜好的關係,一聽愛上了Norah Jones、Damien Rice和John Mayer,一直到現在。對,在我的氣質音樂品味裡,確實有一個異類,那就是林峯的歌。想聽中文歌的時候,就幾乎只聽他唱,一隻一隻唱片的聽下去。

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假如我是紫劉輝

很久以前家姐就叫我看《彩雲國物語》,說裡面有個角色跟我很像。可是我一直都沒甚麼興趣,於是就不了了之。直到十二月回港的時候,在電視上偶爾看到一段,發現挺有趣,所以回來之後就一直追看。現在呢,我已經看到第二季的中段。

我一直都很喜歡關於一個女性怎樣在男權當道的社會裡力爭上游的故事,而《彩雲國物語》裡面的紅秀麗,正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她就是懷著改變世界的理想,努力地做著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事,而她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地被她的才華和魅力征服,於是也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她,而世界,也因此而慢慢改變。

當然,作為紅家的長女,紅秀麗的出身本來就令她成為天之嬌女,也造就她認識了不少大人物。本來她就可以嫁得很好而生活無憂,但她還是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我問家姐,你說我像動畫裡的一個角色,其實是哪一位呢?

她說,本來覺得你像秀麗,但現在,我覺得你更像劉輝。

我聽了之後,想一想,就覺得自己真的比較像劉輝。劉輝雖貴為一國之君,但他生活和工作的動力來自身邊的人,在他內心推動他最大的力量,不是崇高的理想,而是對秀麗的愛。為了守護秀麗,他不惜一切地成全她的夢想,但他也明白,成全了她的夢想,他就永遠不能擁有她。即使如此,他還是希望跟她相知相惜,一直守在她的身邊。他的溫柔其實她一直都知道。

家姐說我像劉輝,就是因為在我的感情生活紀錄裡,我就是一直做著默默守候的人吧。其實倒也不只是感情,我的生活,根本就是團著我身邊的人轉,很多時候都會想怎樣可以讓身邊的人快樂一點。甚麼時候我才能像秀麗一樣,聆聽內心的聲音去活著?

Tuesday, April 21, 2009

男生為女生做的貼心事

今天早上看最新的《女人我最大》,這一集介紹了四個很帥氣的男生,讓他們表現一下對女生的貼心。那幾位嘉賓真的極花痴,看了四十分鐘我一直笑,笑得眼淚直流。

節目裡面四個女生分別寫了自己最想男生做的貼心事,有按摩啦,煮飯啦,換燈泡啦,還有公主抱(就是把女生抱起來,離地那種,呃)。我自己也在想,如果要我寫,我會寫甚麼。

我第一刻想到的,也是煮飯。可能我這個人比較喜歡呆在家裡,如果有人偶爾為我做飯,然後大家靠著對方分享一套電影,那是多美好的一個晚上。除了做飯之外,我最喜歡有人摸摸我的頭(Rebecca裡的heroine和Max??!),然後問我怎樣了又或者跟我說沒關係。更加好的是會有人給我發短訊只是為了跟我說,我想起你了。

這樣就已經夠好,我最珍惜的,是相愛的人那種互相信任的默契。

Sunday, March 29, 2009

還是管家仔最好

昨天收到芳姐姐的禮物,嘻,是林峰的簽名照。

從小到大,我都不迷戀偶像,印象中只有小一的時候,因為喜歡上周慧敏所以不停地唱自作多情,也許也喜歡過四大天王。我不會戀上明星,但我卻會愛上角色(笑),大概我很適合讀文學吧。

近幾年裡迷戀過的電裡角色有大長金裡的閔大人(當年在考高考的我,每一晚都為了看這個好男人而追看電視),鐵血保鑣的尚智和惡吻裡的江直樹。但我最喜歡的男主角還是活在Jane Austen筆下的Mr Darcy。Darcy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吸引了—他高傲,但有學養有原則有思想,而且內裡的他熱情而溫柔。想起了我身邊的某些男生吧?對,Prince Plastic Wrap的形象確實跟Mr Darcy有點相像,但這是題外話了。

收到簽名照的我不心足,打趣跟芳姐姐說我要跟林峰吃飯。芳姐姐皺皺眉,說,佢有幾型啊?

林峰的魅力,在於他演活了管家仔這個角色。管家仔這個角色可厲害了!有追看溏心2的,應該會記得于素秋原本是跟凌醫生在一起的。說到底,其實凌醫生真的算得上一個絕世好男人。他有事業、有責任感、深情、幽默、長得帥(我覺得Bosco真的挺不錯),浪漫........論條件,他絕對比得上管家仔;論對感情態度,凌醫生也不算是一個壞人(記得溏心1裡的林峰嗎?他演的程亮真的豈有此理!我才不會因為他扮深情寫《沒有常在心的日子》而原諒他。)。但不知道為甚麼,一路追看下去我的情感就被管家仔牽著走,明明我覺得凌醫生很好,要我選也會選凌醫生的說。

事實上,我還是覺得管家仔比林峰本人吸引,就正如我看《如果愛》的時候,眼尾也沒瞄池珍熙一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