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原來學習年代,是如此的奢侈

剛剛在Youtube上看了那段關於「世襲教育」的片,我感到十分心寒。

我記得我在讀小學的時候,我身邊的同學都在做額外的練習,又學琴又游水。而我讀的小學,正是那些恐怖地教快半個學年的學校。那時候我隱約地感到自己的異相,而我以為那是因為我媽工作而爸留在家裡的關係。回想起來,我的父母真是與別不同,又或者是,當時他們缺乏市場資訊。當我身邊的同學都在為入讀名中學而努力,我的父母卻從來沒有逼迫我學過甚麼。於是我唯一的成就和才能,就是臨急抱佛腳而又名列前茅的能力。直到我去考那一家著名的女校,在面試時被副校長數落得無地自容,我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可笑的是,那些「不足」,其實又不是真正的不足。作為孩子,我當然不知道哪張證書重要,於是責任又落在我父母身上。升上中學,父母仍然奉行無為而治,而我,卻因為不能忍受自己在起跑的時候慢了,於是開始打聽有甚麼證書和課程能夠證明自己。從此之後的幾年,我走火入魔地扮演從小教養就很好的孩子。

現在我發現,我本來就是跑得很慢的人,而我也原諒了父母的從容,因為他們從容,於是成就了我作為一個與別不同的人。我學會了主動爭取(又或是口甜舌滑),也因為一切都是我努力得來的,於是我能夠獨享這些成就。

我尚且能夠從一個草根思想的中產家庭走到這一步,我卻不能想像,假如我有孩子,我應該如何看待他\她的教育。當年主要的競爭在升中的時候,於是我仍然有空間和時間去審視自己,和想辦法去改善。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戰場在升小學的時候,那是早在孩子懂得選擇和自我審視的時候。於是我發現我一直想像著的教育方針也許永遠未能實現,也許到最後,即使我多不情願,我的孩子就是得在小一以前就考到三級鋼琴、背葉慈的詩、和講一口流利的法語。但願孩子生來就是聰明得很,於是不用太痛苦就能站在起跑線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