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4, 2012

我想過一次白色聖誕



在英國的時候,我冷死也不要買UGG來穿,因為醜死了。

現在我倒是好想買一對醜死的UGG,回去英國踏雪地,過白色聖誕。

Monday, August 13, 2012

「惜福、感恩」




我最喜歡的佳妮終於要走了。

喜歡她最初是因為她那慵懶而動聽的聲音。她其實只是34歲,可是說起話來都像飽歷風霜看透世情,加上她的姿態和聲音,那種嫵媚的味道教我著迷。我希望到我三十多歲的時候,也有她的智慧和嫵媚,那是由時間和經歷沉澱而成的。

她的離場也是漂亮得不得了。

當男嘉賓的片段透露她就是他的心動女生後,她側著頭微笑著聽他的表白。然後她感謝他,然後輕輕地說,你再說點甚麼吧,你再給我下點藥吧。她就是那樣自若地享受著他的愛慕。

他再說了點話後,她就嫣然一笑,說,我願意。



離開之前,她跟其他女嘉賓說,要惜福和感恩,你們那個百份百相配的男生還未來,所以要有多一點包容。

說得多好啊。



樂嘉老師說她是節目開播以來,最有智慧的女生。確然我不是一開播就追看,但我倒是看著佳妮來,看著她走,而像她那樣的女人,真的難得啊。

品味別人的人生智慧

昨晚幾乎沒睡,一來是因為傑生會的事總算定了下來,也就代表了我們有一些人要重新出發去接受新的挑戰,讓我既激動又興奮,二來,是因為回家之後看了《非誠勿擾》的錄影,見證了我最欣賞的女嘉賓終於牽手成功離開舞台。

大概我的圈子裡沒有誰會看《非誠》這個相親節目,有一次跟朋友說起這個節目有多好看,他二話不說就否定了,說看這種水平的節目浪費時間,跟看盛女一樣無謂。於是我後來我跟這位朋友就愈來愈少對話了。確實,《非誠》是我爸媽先開始看的。因為我跟爸見面的時間不多,於是只要是我不太抗拒的節目,我都盡量坐在爸爸旁邊一起看,後來看《非誠》就變了家裡的親子節目。

讓我略略介紹一下節目的流程吧。台上站著的有24位女嘉賓,假如女嘉賓跟男嘉賓牽手成功的話(又或者是悄悄地離場不玩的話),就會由一位新的女孩補上。每一集大概會有5位男嘉賓上場,每位男生一上場可以先選他的「心動女生」,當然啦,你喜歡人家到最後人家不一定也選你,甚或是,在對話的過程裡他會發現有滄海遺珠,其實另一位更適合自己。然後主持和老師們就會引導女生們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對男生提問,而男生方面呢,則準備了3條影片去介紹自己,每一條片後會有一輪發言,那就是說,女生有4次自由發言的機會。一般來說,如果男生自己沒太多想法的話,三條片子會是自我介紹、理想女生、朋友評價。(而通常有朋友評價的片子,出事的機率很高,大概真的是近朱者赤,朋友出場會把男生的缺點放大十倍吧。)過程中女生覺得不喜歡的話,就隨時滅燈,如果到最後她留燈,而他又願意帶她走的話,那就牽手成功了啊。從結構來講,這個節目是guided speed dating。

《非誠》好看的地方在於主持和兩位老師的人生閱歷很豐富,而他們的觀察力和影響力都異於常人。在三位的引導之下,男女嘉賓都能夠對自己更加瞭解,從而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的擇偶條件。很多時候,特別是對於相處時間不短的女嘉賓,三位老師對她的瞭解比她對自己更清晰,有些看久了的女嘉賓,到離開的時候都比從前自信和踏實。大概是過程中,三位老師不吝嗇他們那些尖銳的問題。有些女嘉賓說話裡暗示她的傷痛經歷,他們偏要問;有些時候,她們有些不踏實的擇偶觀,他們偏會挑戰她。他們是嚴厲的人生教練之餘,在適當時候也會優雅地打圓場,讓被批評的人舒坦地消化他們的說話。

而極喜歡觀察人的我,在這個節目裡看到人生百態啊。有些人一直逃避過去的傷痛,有些人的自我形象跟給別人的印象落差太大,有些人活在幻想裡,有些人一切都好只差一點勇氣。我讀懂她們,因為她們的說話裡隱藏了很多信息,更重要的是,老師們用高水平的盤問技巧確認了我很多想法。所以我就愈看愈著迷了哦。

這一篇我想寫很久了,因為我一直都想為這個節目平反一下(也為我看電視的品味平反平反);看這個節目並不是為了看別人的大龍鳳,而是細味別人的人生智慧。

Friday, August 10, 2012

夢見了英國

晚上要敷藥,教我睡得不太好。有兩個晚上,我都做了關於英國的夢。

一.

我坐在National Express上面,車轉個彎就到了我很熟悉的地方,我住了一年的Straford-upon-Avon。我知道車子是要去Straford,可是轉彎後看到的大草地卻不屬於這個地方,而是我很久之前去過的Cambridge。我知道那是Cambridge,因為我記得草地上的小攤檔,色彩繽紛像嘉年華一樣。我很開心,想叫坐在前面的婆婆一起看窗外的風景。我看到婆婆的背影,但她卻沒回過頭來。

二.

我沒有想過你會喜歡我,是自然而然地沒想過這件事會發生。我要到倫敦辦一些事,你靜靜地跟在我身邊陪我一起去,又是坐National Express。你在車上跟我訴說你的情感,而你的認真教我動容,於是我答應了。到了倫敦,我們找到了住的地方。很快你就睡得很安穩,我卻一直未眠,在忙東忙西。也許是為了將要辦的事而不安,也許是因為我不太確定自己的感情。

(醒來之後,我想到很久,都想不起那個人是誰。但我知道那是一個我認識的,又不是很熟悉的人,卻又不反感的人。)

我的設計小宇宙

在家養病雖然是悶,但倒是有些好處,讓我可以把一些不趕急但重要的事做完。其中一件事,就是要做好我的個人簡介。

說起來也慚愧,在我正式當理財顧問之前,師父就已經提醒我要做一份自我介紹的小冊子,甚至把他自己的那份給我做參考。只是完美主義的我,沒辦法接受把自己的簡介印在一張白紙上,而我又不太喜歡師父用的設計,結果這件事就一直耽擱到今時今日。

在認識了Photoshop女皇A之後,我對學習Photoshop的興致又活躍起來。(我這個blog的banner也是女皇陛下的大作呢!)最初我用photoshop做了一張個人卡片,後來開始幫同事設計卡片、年刊,到再後來,我竟然自己設計月曆;這些日子以來,我對Photoshop確實是熟練了不少。

於是在靜養靜到悶悶地之際,我把未來幾年要用到的marketing marterials都設計好了,包括那張一直耽擱著的個人簡介。

在設計小冊子的時候,我一直提自己要用藍色,因為藍色給人穩重可信的感覺。但結果我還是做了vintage elegant風格的設計,看上去我像是當wedding planner多於是當financial planner呢。不過我覺得只要能夠令人一看到就想起我就好了。

現在的工作事事要我親力親為,沒想到會因此把我完美主義的基因逼出來,更加沒想到,因此我會玩Photoshop玩上手呢。明明幾年前我買了書想學都學不會。

Tuesday, August 7, 2012

那一年我錯過了的音樂劇

養病之前的日子,我有幸認識同事們多一點。我們組的同事平均比我年長十年,所以無論如何,我都是組裡的小妹妹。可是,每次聊起天來,特別是提及自己喜歡的歌,同事都會笑我「報細數」。

因為我現在喜歡的歌,確實是他們那個年代的。

個夏天第一次打風那天,我們圍在公司裡等回家,突然說起《雪狼湖》。我興奮得跳起來,因為那是我擁有的第一隻CD,而因為我好想要那隻CD,爸媽要買我一個discman讓我去聽《雪狼湖》。

那個時候我把CD附的小書翻了翻,就像媽送我的Phantom of the Opera場刊一樣,我把分場和故事記得滾瓜爛熟,把音樂劇在我腦裡演了一遍又一遍。遺憾就是我結果還是沒有看到《雪狼湖》啊。

我一直都以為《雪狼湖》的大碟已經不見了。之前我找到很多遍都找不著呢,但今天忽然再找找看,竟然在最當眼的地方就找到了。於是我把《雪狼湖》再重溫一次,然後發現,十多年前聽過的歌,到今天我仍然能夠一字不漏地跟著唱,甚至是那些交待故事的合唱歌,我也唱得出來。

其實每一次唱K去,只有我懂得《花與琴的流星》;和十多年前,在我成長的圈子裡,只有我知道謝天華本來就會跳又會唱,我都感到很寂寞啊。

Monday, August 6, 2012

再寫關於優勢

很久以前,我寫過自己做優勢測試後的結果,之後就沒有寫自己對這個測驗的評論。我的測驗結果的解說是這樣的:

Developer 伯樂

你能發現別人的潛能。事實上,你常常只關注潛能。在你看來,沒有人十全十美。相反,每個人都是“正在加工”中。每個人都充滿可能。而正因為如此,你對他們備加關注。你與別人交往的目的是幫助他們安排各種有趣的經歷,來增強他們的能力,幫助他們成長。你孜孜孜不倦地搜尋他們進步的蛛絲馬跡——稍有改變的舉止,日趨精湛的技能,偶露崢嶸的佳績,蹣跚學步變成“行雲流水”。有人對這些細微的變化視而不見,而你卻從中辨認出得到發揮的潛能。別人的進步如同燃料,給予你力量和滿足。久而久之,許多人會向你尋求幫助和鼓勵,因為他們深知你的相助是真誠的,並能為你自身帶來快慰。

Empathy 體諒/同理心

他們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他人的情感。 你善解人意。你能體會到他人的感受,就像體會你自己一樣。你能憑直覺通過他們的眼睛看世界,並分享他們的觀點。你未必贊同每個人的看法。你未必憐憫每個人的困境-那是“同情”,而不是體諒。你未必贊成每個人的選擇,但你的確理解他們,而這種理解的本能是威力無窮的。你能聽到無聲的提問。你能預料到需求。別人為尋找詞彙而搜索枯腸,你卻總能找到恰如其分的詞彙和語調。你幫助別人尋找合適的語句向自己或他人表達情感。你幫助他們傾訴其情感生活。由於所有這些原因,其他人被你所吸引。

Ideation 理念

他們痴迷於各種理念,能夠從貌似毫無關聯的現像中找出其相互聯繫。
你為理念而痴迷。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概念,就是對大部分事件的最合理的解釋。當你透過複雜的表層,發現一個精彩而簡明的概念,繼而解釋事物的本質時,你會喜不自勝。理念是一種關聯。你的頭腦總在尋找關聯;因此,當表面截然不同的現像被某個不起眼的紐帶聯繫在一起時,你會感到新奇。一個理念是對習以為常的挑戰的全新見解。你樂於將我們熟知的世界轉一個圈,讓我們從一個陌生但充滿新意的角度看它。你喜愛所有這些理念。因為它們深刻。因為它們新穎。因為它們能正本清源。因為它們引發爭論。因為它們怪誕。由於所有這些原因,每當你產生一個新理念時,你都為之一振。別人可能視你為銳意創新、標新立異、富於理性或聰明過人。也許這些你都是。誰能說得準呢?你確信無疑的是理念使你激動不已。而大多數日子裡,這就足夠了。


Individualization 個別

個別主題較強的人對每個人的與眾不同之處興趣盎然。他們善於琢磨如何將個性迥異的人組合在一起,創造出最大成效。 你的個別主題使你對每個人的與眾不同之處興趣盎然。你不能容忍一概而論或簡單歸類。你深知,如此大而劃之會抹煞個人特點。相反,你關注個人差異。你本能地觀察每個人的風格、動機、思維方法和交際方式,傾聽其獨一無二的生活經歷。這一才幹充分說明你與別人相處的方式。它說明為什么你能選擇恰到好處的生日禮品;為什么你知道有人喜歡,而有人討厭當眾受表揚;為什么你能因人施教,對有的人手把手地教,而讓別的人“自己琢磨”。由於你密切觀察別人的優勢,你就能使每個人真正人盡其才。你深知,通過告訴一個人你所看到的具體優勢,他/她就會繼續挖潛。這一個別主題還有助於你建立高效的團隊。有人尋求完美無缺的團隊結構或過程,而你的直覺告訴你優秀團隊的秘訣在於使每個成員都能做他/她最擅長的工作。

Responsibility 責任

責任心強的人言必有信。他們信奉的價值觀是誠實、忠誠。
你的責任主題促使你在心理上對你的諾言負全責。你一旦作出承諾,無論大小,你從感情上就覺得有義務將其完全落實。你的名聲有賴於此。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你不能兌現,你會自動尋找其他途徑給對方以補償。僅僅道歉是不夠的。託辭和辯解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你不作出補償,就會寢食不安。你的這種自覺性,這種幾乎是走火入魔的行為準則,這種無可挑剔的道德標準,使你作為完全可以信賴的人而美名四揚。當分配新任務時,人們會首先想到你,因為他們知道你說到做到。他們很快就會向你求助-但你必須有所選擇,從而避免因為樂善好施而力不從心。




那時候,是師父鼓勵我讀《現在,發現你的優勢》這本書的。從小我們就被教導應該「將勤補拙」,這本書卻教我們把資源集中在磨利自己的長處,令到自己有unique selling point。

從小我就教自己要低調要融合,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個表面性格不太鮮明的人,所以這本書正正刺中我所需。做了書裡的測驗後,我就明白到自己的特殊技能是怎樣來的,也明白到為何我會為文學藝術而著迷,而我也接受了自己的使命和角色。

我記得當我把結果給師父看的時候,他一看就說,很少人有developer這個特質呢,你是經理的材料哦。其實我也決定了,這就是我走的路,因為我早就知道,我教人總是比我自己做來得好(除了手工以外,哈哈哈)。

來吧來吧,我的千里馬。

On my playlist

我心中的一些感覺盼能得你肯定
將愛情為你細說重頭換你一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