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5, 2009

想家

晚上電視重播《四個婚禮一個葬禮》,讓我想起從前跟媽一起窩在客廳裡一起看明珠台的「情濃七日」。後來「情濃七日」變了「情濃weekend」,就沒有了indulgence的感覺。有一次我跟媽說起,明年的情人節倒數七日,我要看我自己精選的情濃七日。如果要我選的話,一定會有27 Dresses、玻璃之城、Love Actually和假如愛有天意。這些電影對我來說有種魔力,讓我每一次看都掉眼淚。

我受不了看超年輕版的Hugh Grant,於是上了睡房想看電影。最近可能因為功課辛苦的關係,特別想家,但我卻看了《玻璃之城》,於是就更加想家了。第一次看《玻璃之城》,應該是高小或初中的時候吧?那陣子家裡添了VCD機,爸狂熱地買VCD來看,《玻璃之城》可能就是這樣出現在家裡。但我可以肯定,那不是爸買的,一定是媽。(最有可能是中一的時候,那時候買了一隻有Big Big World的集錦碟,裡面有Try to remember,我記得我不停地聽,因為那是玻璃之城的歌)

那個時候,我還不認識香港大學吧?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究竟想了些甚麼呢?我已經忘記了自己看了這套電影多少次,但每一次再看,心就酸一點。第一次看的時候,大概就是當作一個關於遺憾的愛的故事來看吧。後來在預備入大學的日子再看,觸動我的就是電影裡所描繪的,港大那種英式的傳統。進了大學,讀了關於電影的課,就知道《玻璃之城》是關於回歸、關於傳統和關於香港的。到現在,人在英國再看,才發現導演多有心地向觀眾展示香港的面貌,她選的角度在我眼中看來,很有家的感覺。現在才知道,人無論走遍多少地方,最後還是要回家,因為那裡有你愛和愛你的人。不只是活生生的人,還有跟某些人一起活過的痕跡。踏在家所在的土地上,感覺特別踏實。

最近看到朋友開始拍畢業照,我特別想家、想念港大和大學同學仔。雖然明知道三個星期後我就到家了,可是看到人家拍照自己不能拍,還是感到很孤單啊。我想念從前有人跟我討論文學的日子。我說話比思想清晰,於是每次寫功課之前都要跟朋友解釋一次我功課的概念,說服了人家,我才下筆寫。現在在英國寫功課,總是找不對時間跟香港的朋友說話,於是就不願寫了。K和D知道我想家不願做功課,於是就不斷提醒我做好了就可以回家,像跟小孩說吃過了藥就有糖一樣。

說了這麼久,我終於累了可以睡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