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3, 2009

禮物小姐

昨晚跟I說起英國的聖誕節,然後我們就討論香港和英國過聖誕的分別,自然就說起聖誕禮物。I說,他很喜歡聖誕氣氛,每一年聖誕節前好些日子,他就會去買聖誕禮物,然後回家自己包裝和加上禮物卡。他說送禮的意義是為了想收禮物的人開心,但現在的聖誕已經被商品化,禮物很多時是為送而送。

我問他,你送禮物真的沒有一些是為送而送的嗎?例如說,家裡有些人,不是跟自己太親密,但因為其他家人都有禮物所以都得給這個人預備一份?又例如說,有人送禮給你,你不覺得自己好像有回禮的必要嗎?他想了想,說,其實也是啊。

從前我很喜歡挑禮物給朋友,生日聖誕我都喜歡送禮物。但後來,我突然覺得送禮物很麻煩,因為總有些朋友,即使你跟他挺熟落,你要買禮物的時候腦袋就一片空白。我自己本身都是這種麻煩人—朋友說我喜歡甚麼是很明顯的,問題是,因為我很喜歡某些東西,很有可能我已經擁有某些東西了;買飾物之類的,又怕我不喜歡(因為我真的只戴我很喜歡的那些)。漸漸地,我連生日禮物幾乎都不買,如果我買了,是因為那陣子我突然有靈感,知道買甚麼給某位朋友是最好的。其實生日聖誕這些日子,有人記得自己就已經快樂得要死,一個短訊一張心意卡見一個面已經很窩心。

經I提一提我,我也不能做一個太懶惰的朋友,最少我要讓朋友們知道,我的心裡有他們。

Tuesday, October 20, 2009

創意\我\Ogilvy

在讀莎翁之餘開始了讀這本新書。David Ogilvy這個名字是不是很眼熟呢?不記得?那其實是O & M的 Ogilvy。這家公司之前我想過進去,可是因為決定了來英國就不了了之。我對廣告不是有「非君不嫁」的情意結,但我很喜歡這家公司的文化。David Ogilvy的想法我極之認同。他在書裡說到Creativity,引了以下一篇文章,我看到感動得想哭。這裡說的creativity,很「我」。原來我一直以來覺得沒有人會欣賞的怪異,有人會叫它做創意。

Creative people are especially observant, and they value accurate observation (telling themselves the truth) more than other people do.

They often express part-truths, but this they do vividly; the part they express is the generally unrecognized; by displacement of accent and apparent disproportion in statement they seek to point to the usually unobserved. They see things as others do, but also as others do not.

They are born with greater brain capacity; they have more ability to hold many ideas at once, and to compare more ideas with one another- hence to make a rich synthesis.

They are by constitution more vigorous, and have available to them an exceptional fund of psychic and physical energy.

Their universe is more complex, and in addition they usually lead more complex lives.

They have more contact than most people do with the life of the unconscious- with fantasy , reverie, the world of imagination.

-----Frank Barron, “The Psychology of Imagination”; quoted in Confessions of an Advertising Man by David Ogilvy

Fatal attraction

L經常跟我說,要放手,要原諒別人更要放過自己。我不禁在想,他對我來說,就像混了毒藥的咖啡一樣。咖啡的香氣太誘人,而且無處不在,喝多了更加會上癮。

臨走之前跟J講的那一通電話,突然對一直處身的狀況有點頭緒。但當我聽到他說那個人口中的自己,我心裡第一個感覺不是生氣,而是很想問我做錯了甚麼。我究竟做了甚麼他要這樣跟J說我?後來我就生氣了,因為我要忘記自己受了傷,我要放過自己,不再問自己錯了甚麼。

原來靠自己的力量捱過去很難。在英國我幾乎不喝咖啡,不是因為咖啡不再吸引,而是因為太貴了,我喝不起,所以不知不覺就戒掉了咖啡。但願我感受到的痛,就如我付不起的價錢一樣,幫我去學習新的behaviour.

一屋四人

好像住下來一個月以來,我還沒有寫過我的housemates。我租住的屋裡一共住了四個人(連我在內)— L和R都是博士生,唸心理學的(他們是一對,睡房在三樓);I是建築工程師,即是介乎建築師和土木工程師之間的專業吧。

他們都是很好的人,而且充滿正能量,特別是L。L會解讀天使卡,很多時候我們吃飽沒事做,她就會拿卡出來給人解決心裡的謎。她常常說自己有強逼症,總是要把地方打理得整整齊齊。早陣子看多了她幫我善後,感覺自己的存在令到這個家增添混亂,非常不好意思。她知道我的想法後,不停跟我說沒關係,然後跟我解釋她的潔癖是源於上一個極度混亂的男朋友。

我也很喜歡R。R是L的男朋友,是葡萄牙人,說起英文來有歐洲口音,可是他對英文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比我要好多了。我喜歡他因為他是一個很和善但說話可以很mean的人,就例如昨晚看電視說起Westlife,我說我喜歡他們但這一兩年他們好像消失了,R就說,這樣不就是很好嘛。他說話的直接和mean的程度跟我在香港有得比,雖然只有少數人聽過我說極mean的話。

I比較文靜,可是開始聊起來他就有很多話說。早兩天他喝多了好像有點心事,踫見我在廚房玩電腦就拉著我聊天,說對人生、對感情的看法。I喜歡吃得好,也喜歡跟人分享(因為一個人吃太悶了吧?),所以我經常有雪糕吃。

我覺得可以跟這三個人住實在太幸福,因為他們很照顧我。剛來的時候他們很努力幫我適應英國的生活,現在住下來了,他們還是經常會幫我善後。不知怎的,竟然感到有點壓力,因為無論我怎樣小心都是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小麻煩。但我還是挺享受當家裡的小妹妹。

Monday, October 19, 2009

情陷Amazon



最近愛上了amazon,經常在工作做到一半的時候就忍不住要去看一下鞋子圖書之類的。從前在香港對網上購物沒特別大的感覺,一來因為在香港的書店沒甚麼書是買不到的,二來通過書店去訂書,價錢跟在亞馬遜買連郵費差不多。

可是在英國不同呢。亞馬遜的書比書店標價低一點,而且免費送貨,多方便。而且,我真的很喜歡等收包裹的那種懸念,令真正見到實物的時候會格外興奮,書也特別好看。上個星期我就先訂了書,後來想到要為姊妹裙配一對鞋子,又去亞馬遜看看。現在我又心思思想訂小說打發時間…(明明早兩天訂了Confessions of an Advertising Man還未寄到)

說起做姊妹。新娘子M跟我說我的裙子not available,要再選過另一款。難得我找到了完美的鞋子去配我的裙呢。其實我穿甚麼都沒關係,只是要麻煩M幫我處理裙子的事,我就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做姊妹的,不是幫忙新娘子打點一切才對嗎?怎麼現在反而是她照顧我的衣著呢?

我的搵工小天使

如果我是D的小天使,那麼,B一定是我的小天使。他今天一早在互聯網上叫醒我,就是為了跟我說他知道有一份我會喜歡的工作,但香港時間的星期日是deadline。(我知道的時候,就只剩下八個小時。)

那份工作我也有聽說過,只是我看那份廣告,心裡就覺得那家公司一定是急需一個人。B還是鼓勵我先交了履歷再算。

匆匆寫好了cover letter,連履歷交去了,心裡覺得很踏實和滿足。我跟B說了一句話。

“I don’t think they are going to hire me anyway…..but they will be sorry that they can’t have me because I am in the UK.”

到這裡一個月以來,第一次感到如此踏實。

向前走

其實我很想跟那個人說我在英國的所見所聞,因為我知道那個人會明白理解。他有一雙擅於觀察的眼睛。但我知道,無論我看到甚麼想起他也好,我都要忍耐,不能讓心癮把我擊倒。我還是相信那個人心腸是好的,只是我沒辦法像從前一樣,單純地為了想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告訴他而寫信。我知道我太倚賴他的理解。就是因為太害怕失去,所以話擱在喉嚨我都不願說穿。再帶著這個包袱走下去,我會令關心我的人擔心。我只願記著那個人對我好的回憶,轉身一個人走前面的路。有一天當我能夠心境澄明地看那個人的時候,或許我會再給他寫信。

突然我發現,我已經不太在乎他怎麼看我。雖然未至於不痛不癢。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焦點

剛才在看這個星期的Brothers and Sisters,不知看到哪個畫面,我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一個戀愛的理由,就是在人群中找著一個焦點。從很久以前開始,偶爾我走在街上會覺得很迷失,在派對中我會感到剎那的寂寞,在這些時候,我就希望在人群中找著一個焦點,一個只有我才覺得閃閃發亮的焦點。

Monday, October 12, 2009

三人行必有我師

在英國百無聊賴,於是不時找香港的朋友聊聊天,又或者跟housemate看看電視。其實我極喜歡這樣打發時間,因為在對話裡總是有很精彩的部份。

1.「過左海就神仙,d人睇你張cert但係唔會理你點得黎」

今日跟A在MSN裡說起她將要面對的考試。她上次倒楣,遇著一個對她最不利的考官,結果差一點點才合格。對於這件事,她大概真的有點陰影,但另一方面她又不甘心,想重遇同一個考官知道自己有沒有實力。我說,別傻,想生活得舒服一點,有時候就是要有雙重標準,也要學會賴皮—遇著困難的處境,失敗了,就放過自己,賴皮一點說「都是因為太難了」;遇著對自己有利的事,感恩自己遇上了好人就夠了。就正如我從來沒介意過我的CGPA不高一樣,反正沒有人會看。

2.「搵工小天使」

這個銜頭是D給我的。今日跟D說起搵工作,我把我記得的知道的都告訴她,教她怎樣混過personality test。其實我不介意跟人分享這些心得,反正到最後如果那家公司覺得我適合,就會請我。都已經有一千幾百萬人去交表,教曉了朋友都沒所謂,到時某大公司看中了朋友們,請了他們做MT,我還會升級做恩人,可以名正言順吃一餐好的。我這樣做確實對自己無害。希望D找到理想的工作。(你就別再擔心好嗎?)

3. 「My love life is too rough. 」

總於找著了J去平息我這幾天以來的不安。這不安緣於一個無謂人的從遠方寄來的問候。還是J最明白我的心情和最清楚我想怎樣做。從這件事上我又上了一課,只是我沒辦法不去想,大部份人即使在感情路上跌倒,除了能從中更瞭解自己和瞭解自己想要甚麼之外,他們也擁有跟某人快樂的回憶。只是這些年來,我愈來愈堅強,但過程從來沒有快樂過,當中只有無限的期盼和可能性,實在沒有能夠抓緊的根據。其實我在感情上比別人想像的敏感和脆弱,我只是想他知道,他無心的問候對我來說都是騷擾。A說我應該跟他當面對質一次。我想我做不到,一來我雖然擅長辯論,但卻不擅長處理這些主觀感太強的事,我太明白,我的痛,痛不著他。何必要潑婦罵街呢。J,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了故事的全部,我們找天聚舊的時候,再慢慢告訴我吧。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看新聞

最近香港的朋友都不約而同地為我帶來香港的新聞(也許他們不知道我在英國其中一項最大的娛樂,是看Yahoo news),十個有九個都是跟我說高錕得了諾貝爾獎,只有S跟我線路比較接近,一講電話就講甘乃威。

這真是多得香港傳媒工作者的文字功力和選材,沒辦法,當我在Yahoo直望著高錕的新聞想按下去之際,眼尾瞄到甘氏「求愛不遂」的「新聞專題」,只好先看花邊新聞。S那天打來,第一時間就是跟我說報章的頭版都在說甘氏事件,高錕的新聞只佔一角。剛好被黃子華說中了,假如一個母親有兩個兒子,她同時收到消息說,一個得了諾貝爾獎,另一個上了警察館,她一定去看沒出息的那個兒子。喜歡看人跌倒是人的本性,但我相信,報紙和八掛雜誌的定位總是有些分別的。為甚麼現在的報紙有點像八掛雜誌?其實我都不太在意,反正我從來都不喜歡讀報紙。

說起讀報紙,今日在學校裡避雨的時候看英國報紙,說Phantom of The Opera出了下集,而且將會在明年三月在倫敦首演。我看到的第一個反應竟然不是「噢!我一定要去看」,而是「看來也不是甚麼好東西,買到票的話我會去看」。大概我不太喜歡有人硬要把已經成為經典的故事硬要寫下去。

Monday, October 5, 2009

火星研究

我開始覺得,這一年甚麼都好,最不好的就是要上學。我知道一定有人會問我,那不是你喜歡的課程嗎?對,我喜歡英國文學,但讀了一陣子,真的有一點膩。事實是,這個課程比我想像的要難和prestigious,讓我有點消化不良的感覺。

上課第一個期首先被同班同學嚇著。他們大部份都是為了讀博士而報這個課程,因為在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術領域裡最頂尖的人,就是我們的老師。我聽到之後第一個感覺是,天啊,為甚麼我都不知道?

另一個很嚇人的消息是,這一年裡面我們將會(將要)讀完所有的莎翁作品。不是讀文學的人會自然反應地認為,讀莎士比亞的人英文一定很好。但當你發現你身邊的同學,無論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都覺得莎劇很難讀懂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那不是語言水平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足夠智慧的問題。早知道自己是想「去英國」多於「去英國讀碩士」,我就報一家名氣好的大學裡,一個能夠混到畢業的碩士。反正我見工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意我怎麼評論Hamlet。

的確是有點怨氣,可能是因為讀書忽然之間(在過去的二十年都沒有試過)成為我生活的中心。噢!

又說吃的



在英國住,每天最快樂的時間大概就是做飯和吃飯。(其次是洗衣服。但做飯比較快樂因為我可以真正放下書本啊。)

自從一個星期以前我抱怨沒飯下肚之後,就一直沒寫甚麼,所以又來一篇說吃的。上個週末跟G在Birmingham踫面,順道我就在唐人街的唐人超市買了一大堆吃的。真沒想到,那裡連壽桃牌奶油麵都有售。除了米粉之外,中國麵我只吃這一個牌子的這一種麵,我真幸運。最重要的是,我買了豉油、蒜蓉豆豉醬和黑椒汁,這麼一來我就可以做一些小炒。

餸的問題解決了,飯的問題還未解決。有一天我在Morrison 購物的時候,決定了要買一包米回家做實驗,結果放了好幾天我也沒動手。後來我真的試著蒸飯,做出來的竟然能吃。餸菜方面我都只做一些簡單的,能配飯吃得飽就好。原本我會吃現成的意粉,但煮慣了新鮮材料我就不願意吃即食的,所以現在就算是吃意粉,湯也是新鮮做的。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我在想,每天都是蒜蓉豆豉和黑椒味,不會生厭嗎?我想一想,從前在家裡,一餐又一餐都是差不多的餸菜,差不多的味道,但因為有人服侍太幸福了,於是從來不會想厭不厭這個問題。我突然有點想吃家裡的咖哩。西環家裡的瑞士雞翼也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