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得blog和Facebook,連身在英國的我都知道中女的話題在香港炒得熱哄哄。B似乎有話想說,於是我快速把星期二檔案看完,然後聽聽他有甚麼想說。
B看過節目的感想大概是,她們年輕時沒有(像她們口中說的好男人身邊的女人一樣)抓緊好男人,像投資失誤,怨不得人。
我有點認同B的看法,但又不盡認同。我跟恩師、跟A一向說起感情事,都喜歡用投資來做比喻,好在可以讓自己理性地看清楚狀況。投資要目標明確,要知道自己追求的是長線還是短線,自己有多少本錢,和面前有甚麼股票。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感情關係並不像自由市場一樣運作。感情並不是價高者得。當然你可以把「感覺」納入為你手上本錢的一部份,然而,如何量化「感覺」,和「感覺」對男女雙方來說價值多重,都是沒有辦法計算清楚的。更麻煩的是,你買股票,不是跟股票去講價,如果把感情比作投資的話,你的另一半可以是賣家也是貨,真麻煩。
又再想深一層。其實幸福對於她們來說是甚麼呢?(而對於我來說,又是甚麼呢?)節目裡有些被訪的女性,都說她們很享受跟比自己年輕的男生戀愛的感覺,但每當問到他們對將來的看法,她們就退縮了。是否到了一定的年紀,戀愛就要跟婚姻和穩定生活掛鉤?這是年紀的問題,還是個人對感情的價值觀?
剛剛就在吃晚飯的時候,讀完了Jane Green的Mr Maybe。故事還是關於那個老掉牙的主題,要愛情好還是麵包好。現在的女生大都能夠經濟獨立,於是愛,和跟某君一起而擁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圈子,似乎比麵包來得重要。故事裡的Libby(唉,也是大家所說的,中女一名)面對的選擇其實也挺困難,一個長得很帥又跟她合得來,可是他是那種為追求理想而不與理實妥協的人,於是他早就說明了,他不會給予任何承諾;另一位是「超級鑽石王老五」,她不能夠喜歡上他,但因為他事事盡力去迎合她,令她覺得這個人值得愛。
老實說,如果你問我,having the right feeling對我來說有多重要,我答不上來。我想,這一刻的我還是想結婚的,可是我沒有想結婚到一個地步,遇上一個人會用他的素質來衝量這個人。說到底,即使我覺得某君挺不錯,例如說,思想成熟、有一份好的工作、顧家之類的,吃上一次飯感覺不對,我就真的不會再想「或許」。但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個感覺很對的人擺在我面前,但他是Nick那種沒有腳的鳥,我又能夠純粹享受戀愛而絕對不想將來嗎?也許大部份時間都可以,但總會有些時候,the M word會在腦海裡閃過吧,畢竟遇上的人感覺那麼對。(Nick也算比較好,最少他不是玩世不恭。他只是不與現實妥協,也因為知道自己沒有穩定的收入,不好意思要她跟他這樣的人一起吧。)
二十多歲的我,都已經覺得這個問題很難搞,難怪會有中女現象。所以我說,與其說是投資失誤,不如說,因為她們都答不上我出給自己的問題,而又走不出幸福等於生活安定的框框吧,於是她們還在等候,那個感覺對,又願意安定下來的那一位。有多少人能有這樣的命,遇上可以同時給予你「需要的」和「想要的」人呢?與其這樣怨,不如去享受戀愛,照顧自己內心的感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