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說,如果那陣子沒辦法把發生的事情和感受寫下來,代表生活就正是一團糟的狀態。我真的很認同她的話,而從我最近寫文的數量和質量看來,我的生活真是前所沒有的混亂。回想起來,零九年憑直覺做了許多決定,但諷刺的是,我的思考方法在這一年裡更趨理性,連感情事都要推敲一番。
我對零九年的記憶很模糊,大事只記得九月份來了英國,而下一個事件就是V和M的婚禮。於是我翻看從前寫下的,嘗試把零九年組織出來。其實零九年的第一件大事,是婆婆的離開。這件事理應難以忘懷,可是這段記憶卻像是從我的記憶裡消失了,關於婆婆離開後的細節,我都想不起來了,更加想不起那段日子我的生活是怎樣過的。婆婆的離開也許我只是勉強地適應了,但自她離開了以後,我就用直覺做了很多決定,似乎想離開從前的生活,又或許是尋找新的自己。我不知道當日為甚麼我會有去英國讀書的念頭,這個想法好像是很久以前種下的,但確實令到我下定決心的原因,大概就是婆婆的離開。
零九年的大學生活很混沌。一來是因為婆婆的關係,我有兩個星期沒上課,後來因為決定了報學校和找工作要雙線發展,於是課走了一大半,功課也就可以遲交就遲交。感覺上在這個學期裡我沒學到甚麼,因為分身不暇,讀書也是點到即止。不知道是因為之前夠努力,還是因為老師們喜歡我,雖然這個學期考得不是很理想,但結果如願以一級榮譽的成績畢業(唉,GPA有多少就別問我了)。這個成績對我來說,是提醒自己我有能力去做到一些自己沒試過的東西,但前設是,要裝備自己和不能認輸。把這三年以來的體會套用在我的求職路上,我也未免太欠預備工夫了吧,所以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倒是一個合理的結果。
因為那些「理想」的工作沒找到,於是我就決定去英國讀碩士。我不知道這個碩士有甚麼用,但我知道,出國一下能夠開眼界,也可以把自己的潛能逼出來。兩個半月下來,我發現自己其實挺喜歡政治和經濟,只是從前沒用心看,也一味覺得自己底子不夠,所以怎讀也讀不懂。在英國的時候,也發現到自己原來比自己想的更會照顧自己,但同時發現自己一直以朋友的倚賴作為自己某部份的存在價值。另外又學會欣賞自己擁有的,例如說,在這裡兩文三語的力量真的能夠發揮出來。雖然學會欣賞自己是好事,但另一方面這裡的文化和生活磨平了我一向的爆發力和不服輸的堅強意志,所以一零年的學習重點,就是如何在隨遇而安和不甘平凡之間取一個平衡。聽上去似乎不可能吧?但因為難,才更值得深思細味。
在英國這段日子裡,我發現自己沒中文書讀會沒辦法生活,數數手指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我每個月都能讀上兩、三本中文書。感覺上沒讀中文書,就缺乏了思考的養份,也跟自己的文化脫了節。我慶幸自己是中國人,因為中國的文化和文字都很美麗。記得中學時代有一陣子我很愛看中文書,特別是關於典故和正字的書。那陣子的中文寫得特別好,大概是因為吸收了書中精華的關係,但零九年的我,經常執筆忘字。
另一個很重要的體會是,我渴望有一個相知相識伴侶。這麼多年沒有拍拖,而自己又一年比一年堅強獨立,漸漸就覺得單身也真的很好。但來了英國之後,想法很多見聞很多,總是想把看到想到的跟人分享。當然,我經常跟香港的朋友聊天,但他們不可能跟貼我想法的改變,也不能跟我一起計劃夢想要如何實現啊。在英國的日子裡,有很難過的時候,也有豁然開朗的時候,我多麼想把生活的細節都跟某人分享。
這一年我做了很多手作,也對攝影認真起來。莊友仔為著公益福利(拍畢業照),也見我愛上了攝影,於是送我腳架做生日禮物。去英國前的夏天我去了東平洲和赤柱拍照,擁抱香港的陽光。十二月回港度假剛好遇上H表姐,她教我拍照和執相,真的是玩上了癮。有機會我想增進關於菲林機和黑房的知識,也要多點走走拍拍。
十二月的時候V和M結婚,一班好朋友一起當上兄弟姊妹。這是我第一次做姊妹,原來真的很累人,我情願學好攝影,穿牛仔褲去拍照就好。新婚的他們經常晒幸福,老實說,倒是令我對婚姻多了一點期盼,一點那麼多。我還是覺得那個人很吸引,但聽了J的話之後,我覺得再等下去不值得。從一開始我就沒辦法知道他在想甚麼,他對我的好和瞭解是會上癮的毒藥。於是我再痛也要跟他說再見。零九年的遺憾,就是沒有好好的跟他說一聲再見就走,後來到了機場,也因為一口吞不下去的氣而拒絕撥電話給他。為甚麼他就是不讓我好好的跟他說再見呢?想不通,也不會從他那裡知道原因吧。
這一年以來更加感受到朋友仔對我的疼愛。我不知道自己對你們做了甚麼才讓你們對我這麼好。我還是會無理取鬧、會煩和會憂鬱,可是你們都願意聆聽。特別令我感動的是J。我的感情事,本來就不應該打擾他,可是他倒是明白我,每次他直接問我感受如何,我也就沒辦法不坦白地說過得不好。很久很久以前,如果他問我一樣的問題,我一定會捱過去說不打緊,怕他會擔心。不知道這是因為我長大了,還是因為我們之間的情感變得像家人一樣。我會記住你說,有事可以打給你問石頭。OSU的一班老朋友感情愈來愈好,你們那天風雨不改都來拍畢業照,讓我很感動。P那天沒帶電話,只是憑直覺相信我們不會改期,也是憑著直覺來找到我們的位置。似乎我們都已經熟落到很有默契甚至是心靈感應。今年的倒數有三位「附屬會員」也參加了,但願以後我們可以擺兩圍吃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